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

大塊齋讀易筆記──說『謙』

林明進 國文科教師 100年1226定稿

摘 要

謙卦,是大易的第十五卦。為卦艮下坤上,是一陽五陰之卦,謙的下三爻皆言「吉」,上三爻雖不如下三爻,但也都言「利」,王弼說此卦「皆無凶咎悔吝者,以謙為主者也」,謙卦以謙德亨而有終,處在窮達都能自全,不會枉道速禍。這是謙的價值。所以劈頭就斬釘截鐵地說:「謙:亨。君子有終。」
初六以柔居於最下最微之處,謙而又謙,萬無一失。君子人處在這樣的環境,能用心自修其德,即使面對大險,也能遠害而無虞。
六二陰柔中正,內在謙德充滿,適時鳴於外,德柔居正,上承九三之和,鳴謙自有譽聲。
九三是本卦唯一的陽爻,也是本卦之主,功勞大顯卻能謙卑而居於下卦,不自矜伐,所以能得到萬民的擁戴。
六四已進入上卦,居多懼之地,上有六五謙遜之君,下有九三勞謙的大功臣,只有一條路可走,那就是把握分際,結果也是無所不利。
六五高處不勝寒,居尊位漸高漸遠,對有不服思叛者,可以武力征伐,因為所伐皆驕逆,並且善行謙道以討之,所以言利。
上六居謙卦之極,處劇變之際,因為有孤陽之九三與之相應與,位極而志未得,這是上六的無奈。由於剛柔相濟,征邑國不謙之逆,師出有名,又有謙德,故利。
謙的價值是有謙抑的德性,不是環境的順遂。從養謙、鳴謙、勞謙、撝謙到以謙征不服,全圍繞謙德而發,所以有吉有利,非吉即利,非利即吉。作易者其有憂患乎?人生順逆自是變變化化,抱持謙德做人處世,就是人生之路的履道坦坦。謙的亨通,固然可喜;謙的有終,尤其可貴。時時謙德普施,處理任何難事,面對任何形勢,善用一切時機,只要謙而信始誠終,人生就有圓滿的劇終。




關鍵字:謙;地中有山;裒多益寡;稱物平施;謙謙君子,卑以自
牧;鳴謙;勞謙;撝謙;不富以其鄰。
目 錄
壹、前言 二、釋六二
貳、說『卦辭』 三、釋九三
一、釋卦辭 四、釋六四
二、釋彖傳 五、釋六五
三、釋象傳(大象) 六、釋上六
參、說『爻辭』 肆、『謙』之用
一、釋初六 參考書目
壹、前 言
我們的老祖宗有一句老生常談的格言說:「謙卦六爻皆吉,恕字終身可行」,在大易六十四卦當中,只有第十五卦的謙卦,前三爻皆吉,後三爻皆利,整個謙卦的精神無往而不利,是其他六十三卦所不及之處。所以,書香世家為新生兒的名字取為「守謙」、「尚謙」的人很多。不是筆畫好,是它的意義深。
在廿世紀上半葉,有一位臺籍的新文學作家──許地山,名贊堃,字地山,以字行,筆名落花生。他跟謙也扯上一點關係,地山謙嘛。謙卦上下卦就是由「地山」組合而成,他的文章喜歡探究人生的意義,<落花生>是他的散文名篇,「落花生」也是他一直沿用的筆名。<落花生>是篇短小精悍的小品,文中他父親以落花生「含章可貞」的價值來教誨他的三個孩子們:「花生的好處很多,有一樣最可貴,它的果實埋在地裡,不像桃子、石榴、蘋果那樣,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,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。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,等到成熟了,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,必須挖出來才知道。」「我們都說是,母親也點點頭」,許地山毫不含糊,記得一清二楚。這戶住在臺南市延平郡王祠附近的人家,顯然是杏香不絕。
許地山是不是從地山謙的精神來寫<落花生>,這我們不敢決絕地說,可是「含藏內斂」的父訓,許贊堃一定記得牢牢的,他的名、字、號跟著他一輩子,這個人血液裡流傳的是中華文化最精純的謙德,是炎黃文化最主流的領袖氣質,也是出凡入聖的君子之鑰,少了這一味,休說想做一位卓絕完美的人,踉踉一生,蹌蹌一世,恐怕連人都做不成。這一期要介紹的就是在「大有」(大易第十四卦)之後必要的智慧,有大而能謙,仁者無外,又何敵之有?這一卦是中華文化最核心的大智大慧,也是最圓融的處世哲學。許爸爸在贊堃(坤的古字)厚德載物的地德之外,還進一步要他硬是把如山的德性、形象、崇高、價值,挖個坑,全埋在地底下,好比落花生一樣。這個要得,給許爸爸按個「讚」!
《說文解字》說:「謙,敬也。」《廣韻》也說:「謙,敬也。」恭求己,敬對人,「恭而有禮」、「敬而無失」,是謙謙君子的德業,也是帝堯「允恭克讓」的概括縮影。曾經,從黃門侍郎到取得政權,王莽靠的是謙恭下士的形象;曾經,短歌行中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曹孟德,渴望的心情也是禮賢下士的企盼,他們都懂得彎腰屈背就是放下身段的第一課。韓信自恃其才而得意忘形,功高震主而誅夷三族,年羹堯又何嘗不是如此?不能謙退,不知善下,往往就埋下了咎悔的因子。孤峰挺拔之樹,最容易招風,山巔稜線最容易暴身。看來蕭何運氣好一些,有東陵侯召平的提點,當時倖免殺身之禍。簡單比一比,張良、范蠡,有智慧的下臺、轉檯,真是知所進退又懂得爭讓的大睿智家。
「有而不居」是謙的涵養,是傳統書生道德上的語言;「有而能隱」的審識,更是芸芸眾生智慧上的利器。每一個思想家,都希望改善人類更好的生存能力,古往今來的士林儒生,徒博學多聞而不能實踐力行者,不都淪於走動的書櫥?功名一生利祿一生,得之是幸,未得不幸,這樣子打自己人生的成績單,豈其然乎?一部《大易》,說的是生生之道,可以說大而無所不包,也可以喻小而具體而微。那些歷史上以居高不能思危而致敗者,或者因登極不能急流勇退者,如果還有機會重啟人生之鑰,可能要先溫一溫:「亢之為言也:知進而不知退,知存而不知亡,知得而不知喪。其唯聖人乎?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聖人乎?」聖人其遠乎?文不在茲乎?「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」,如此而已!進而修德廣業、力爭上游,似乎十分艱辛;退而含藏於密、沉潛養晦,其實尤其難上加難。
謙的智慧比所處的環境重要,外在形勢是客觀的,由不得人;內在的力量是主觀的,全在自取。所以吉凶悔吝損益得失不在問卜,宜在自處;問鬼神問蒼天不問自己,都是自欺。六十四卦唯謙皆吉皆利,不但讓我們看到華夏文化的精髓
,也透露出整體東方文化概括性的樣貌。如果說西方是「尚剛」的文化系統,那麼整個東方文化大致可以說就是以「尚柔」為基調。《大易》的謙德,直接在華夏本土的儒、道文化中發展出相承的價值體系。儒家講禮讓選賢,道家說善下不爭,這個中華文化最晶亮的核心德性,應該就是東方人文教化中最敦厚又最篤恭的啟迪。炎黃皮膚的炎黃文化,有我們做人的道德與智慧,這種博大淵深的文化遺產,在文化的牆角到處都是,只要勤揩拭再細加著墨,人人都可以是慮深通敏的智者。
謙卦卦辭鮮明的幾個大字:「謙,亨。君子有終。」,簡要地交代了兩個道理。其一是謙這一卦,善於守謙的君子,安履乎謙,一路亨通。其二是尚謙者通行天下,有成德的善終。本卦是一陽五陰之卦,除了本卦之主,「九三勞謙,君子有終,吉。」之外,其他諸爻也都或吉或利,到哪裡都有勝算。其實禮為謙之主,依禮行事,即為謙道,它的作為也不過是明理能讓,依禮知節。希聖希賢無非以此為入手處,內聖而外行,追根究柢全在謙讓之功,尚書論政的最高位階就是堯舜禹帝位傳承的禪讓。為政者,除了「政者,正也。子帥以正,孰敢不正?」之外,還要講求禮讓,言禮而不讓,華夏文化就無所標榜,同時也談不下去了!這是華夏政治文化的思考,它明示一統天下的領袖人物以柔為心,以讓為先,高而能下,大而能退,這是君子有終的具體精神,也是無往不利的指導原則。謙卦的「有而不居」與坤德的「厚德載物」是一脈相承的,謙的「勞謙於上而鳴謙於下」與坤卦六三爻的「含章可貞」也是理路一致的。
初六「謙謙君子,用涉大川,吉。」;六二「鳴謙,貞吉。」;九三「勞謙君子,有終,吉。」此所謂下三爻皆吉。六四「无不利,撝謙。」;六五「不富以其鄰,利用侵伐,无不利。」;上六「鳴謙,利用行師,征邑國。」,此所謂上三爻皆利。謙之一卦,六爻有失位、有無應、也有乘剛,卻沒有任何悔吝之災,三吉三利純全如此,古人這麼重視謙,視謙有益而無害,謙就能亨,怎麼如此神奇
?因為高大的山能置於地之下,有了這個有其德而不居的力量,沒有其他的條件也就能有其好的結果了。
〈雜卦傳〉說:「謙輕而豫怠也。」輕與重相對,自輕故能居萬人之下,重人故以萬民為上。反之,自重則盈,輕人則驕。貪慕富貴者,往往得寸進尺;恃才傲物者,總是閃亮耀眼。但是,富貴而驕,常常自取災禍,李斯者流,集功名利祿於一身,顯赫一時,當他從座上賓淪為階下囚,真是情何以堪?臨刑之前,對其兒子之言:「吾欲與若復牽黃犬,出上蔡東門,逐狡兔,豈可得乎?」最是驚怖。人生如此,情何以堪?可是史書昭昭,這種例子不勝枚舉,人生並不容易。
〈序卦傳〉說:「有大者不可以盈,故受之以謙。」事物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盈滿,盈滿不已就會變化,歷史如此,政治如此,社會人事都是如此,盛極則衰,治極必亂,忌盈唯一的藥方就是守謙。《大易》告誡吾人:愈富愈有就要愈謙。老氏戒盈,他說:「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揣而銳之,不可長保。金玉滿堂,莫之能守。富貴而驕,自遺其咎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」,說明了善爭不善讓的禍患,教我們要知止而止。莊子最能領會貪慕富貴的下場,他回絕楚君之聘時說:「千金重利,卿相尊位也。子獨不見郊祀之犧牛乎?養食之數歲,衣以文繡,以入太廟,當是之時,雖欲為孤豚,豈可得乎?」,淮陰誅戮,蕭何繫獄,都是持盈而傾的後果。老子如此諄諄告誡,只在不可「盈」。人在成功之餘就要想到如何落幕,能不盈、能身退,才能長久安保其全。謙的有而不居與老聃的功遂身退,都不是一定要引身隱去,老子沒有遯世思想,不是等同於張良與范蠡的隱遯與身退,謙之用只在功成而不有。嚴謹來說,大易的謙與與老氏的退,是含藏隱斂,不發矜情不露圭芒。政治作為是不占有、不把持、不居功、不自誇耀、不自膨脹,甚至最好是功成事遂,百姓皆謂我自然。
所以,序卦的不可以盈,示人大成之時,不要尸位素餐、不要貪戀成功,愈高要愈卑,愈大要愈微,愈明要愈暗,韜光養晦,含藏偃伏。這樣的大有,才能一直有大,也才能在空間時間上可大可久,這就是大易生生之妙用與大能。

貳、說『卦辭』

☶ 謙:亨,君子有終。
一、釋卦辭
「謙」:
謙卦卦體,下卦為艮,艮為山;上卦為坤,坤為地。中爻下互為坎,上互為震。艮為山,坤為地,大自然界一般人共知的現象是,山高高在上,地低低在下。現在謙卦反其道立象,就卦象而言,坤地在上,艮山在下;就形勢而言,遠高於地表的山竟屈而艮止於地之下,故有「謙」之象。這是謙抑潛養,所以有謙虛的深刻意涵。
富戒侈,故言謙而虛;貴戒驕,故言謙而卑。貧與賤,人之所惡;富與貴,人之所欲。去處之間,不可不憂。所以《論語》〈里仁篇〉強調:「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;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」
《老子》第八十一章:「聖人不積。既以為人,己愈有;既以與人,己愈多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;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」老子的長保富貴之道,所謂不積之旨,不爭之德,正從謙來。〈繫辭下傳〉隱含聖人作易所憂在人欲橫流,所患先我後人,所以條舉「履」「謙」「復」「恆」「損」「益」「困」「井」「巽」九德在抱(〈繫辭下傳〉第七章),德業的權柄正在謙遜之能。謙德,是作易者憂患中的力量,謙以制禮,讓為質,所以謙既顯,尊而光。處多難的人生之中,反身修德以處憂患之事,是最好的一條路,德有九要,謙是善行的柄要,所以說:「謙,德之柄也。」
謙是憂患的利器,於人,敬事而信;於己,恭己正位。山在地中不是自然現象,所貴在去欲養正而已。聖人以地山謙設喻,山本崇高,地本低下,崇者高者反處於低者卑者之下,強恕之道正在反身而誠,能居於萬人之下者,然後能居於萬人之上。「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」(《老子》第二十二章),皆謙德流行之功。
謙在大有之後,大有者功高,位極者有大,謙之德自是有邦國者的大業,夫子哂由,理由是「為國以禮,其言不讓」,從儒家來觀察,讓的精神是為政的基本原理。同樣是夫子的主張:「能以禮讓為國乎?何有?不能以禮讓為國,如禮何?」禮以讓為本,讓是禮的基本內涵,所以君臣的定位,在上位者要先做到君使臣以禮,才有臣事君以忠的期待。上下是相對待的,尊卑只是位置不同,彼此要相互尊重,上的尊的那一方先以身作則的精神,才有上行下效的結果,此原儒文化尤其可貴之處。《大易》六十四,唯謙全吉,自有其妙。
「亨」:
謙之為亨,既自領袖的高度推衍,三陳九卦中謙在其中,謙的成就不是忽然得之。為人君要放下身段,才能走向人民;要反求諸己,才能深入人情。謙以得和,柔而至剛,禮的運用以致中和為要,禮能中節,就為政者而言,人和在謙讓之中。念念謙虛就會塵塵方便,可是一時謙恭易,一世謙卑難,安履乎謙,終身不易,真非尋常人所能為。所以謙的價值不以一時為歡,要看恆久為貴。能守謙講讓,卑遜以自處,事事無不亨通,謙則必通必亨,此大易文化最典正處,有地山謙下的德性,放心做去,皆吉皆利,這是沒有任何條件的。下卦的三爻都是吉而無凶,上卦的三爻,都是利而無害。因為謙謙讓讓,所以亨通大行。
「君子有終」:
「君子有終」,其象取於九三,君子,指九三而言,因為謙讓,是君子之德,九三又為一卦之主,所以君子有終。〈說卦傳〉:「艮,東北之卦也,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。」又云:「終萬物始萬物者,莫盛乎艮。」艮為止,所以說,艮有「終」之象。謙卦,一陽五陰之卦,一陽在九三之位,為上下五陰之所歸,下卦為艮,艮「終萬物」,故可以有終。
謙卦有亨通之德,象徵著君子懂得謙沖自得,「勞謙得其柄」,成就真正可大可久的大業在功成不居,有上功而能謙下,才是勞而謙的真面目,功高震主並不是功高者的宿命,震主的罪愆在不知韜光;功成身退並不是功成者的偉業,身退的可貴在造極處戒盈。
六十四卦之中,一陽五陰之卦共有六卦,以一陽為主。「剝」「復」有消有長:「剝」之陽在上九,象徵陽氣弱極於上,不利有所往;「復」之陽在初九,象徵陽氣復生於下,利有攸往。「師」「比」象徵眾之所歸:「師」之陽在九二,剛中而應,行險而順,自正而眾正,足以王;「比」之陽在九五,不寧方來,後夫凶
,其道窮也。「謙」「豫」,一陽皆處在上下交際之處:「謙」之陽在九三,天道下濟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;「豫」之陽在九四,剛應而志行,順以動,故天地如之。謙卦之九三,在止乎其內而順乎其外,坤地能伸而艮山能屈,所以謙的「君子有終」,是站在擁有高位的君主領袖立論,謙的價值從「上」的先「屈」而後加上「下」的能「伸」。謙德的昇華,關鍵的第一步,還是在「在上位者」的「克讓」、「能下」,這樣才是謙謙君子地地道道的「有終」。
卦辭的意思是說:謙卦是以謙讓的德性對待一切人事物,能夠有其功績而不自矜伐,所以,處處亨通,事事吉利。領袖萬方的君子,能夠功被六合,德合天地,完成善行而且有好的結果。

彖曰:謙,亨。天道下濟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。天道虧盈而益
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
謙,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,君子之終也。
二、釋彖傳
「謙,亨。天道下濟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。」:
謙卦的主爻是艮的九三在坤之下,艮山本在上,坤地本在下,今艮山反而來居坤地之下,故有「下濟」之象。六二、九三、六四,下互為坎,錯為離,離為火,有「光明」之象。地本在下,今反居於上,故有「上行」之象。
謙卦的亨通,來自於上下卦的交通流動,象徵山的艮來於下,象徵地的坤來於上,坤必得復於地,艮必得崇而高,上下相交猶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,所以說謙卦整體是亨通的。「天道下濟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」,是從卦體來解釋「謙亨」的意思。「天道下濟而光明」,是指下艮的陽爻九三而言,乾的一陽來交於坤的上爻而成卦,有如陽光普照而光明。一陽統五陰,諸陰不得而掩之,也有光明映照萬方之意。
艮山本應在上,卻來居於坤地之下,有謙藏之意;坤為地,地之道是低下的,本來就有敦厚謙卑的德性,所以也有謙退之德。艮山的善下含彰能屈,坤地的謙德上達能伸,上下易位而謙道大行,所以亨通不已。
「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」:
九三、六四、六五,上互為震,錯為巽,巽為風,震為雷,風雷益,故有「益」之象。六二、九三、六四,下互為坎,坎為險為陷,故有「害」之象。
「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」
四句細說尚謙與戒盈,從四個層面來論證,闡述滿招損,謙受益的道理。
天道指日月,日中則昃,月滿則虧,此天之道也。仰觀天之象,物極必反,可以見得的宇宙之間,大自然的變化總是保持著運動而循環、變動而平衡的狀態,四季、一年十二月、二十四節氣,總是秩序進行,月圓月缺,滿而必虧、虧而必滿,「滿」「謙(虧)」適當變化,這是天道自然的安排。天道現象一直都是滿者損之,滿以後就日損,所以盈者日虧,只有謙才能受益,這是從天道運行來體會。
地道指山川、丘陵、深谷等高低形勢。高岸不能久峭,壁立千仞終將傾陷於谷,幽谷不會久晦,深坑萬壑堆疊為陵,此地之道也。俯察地之理,高山夷為地為幽谷,高必下之,窪必垤之,高極必覆,城復於隍,高滿必漸變化,流動於窪谷。領悟地之流動變化,隨時進行,馴而漸至,地道的高而日流於傾,地道的滿則日深於陷,也是盈虧之理。只有觀察地之理,才能深悟地道盈虧變化的道理,謙德才能自然流動四方,謹守含藏謙下的智慧。
鬼神指造化萬有之妙,鬼斧神工足以妙萬物而美之。但是,花開隨即花謝,絢爛接著就是衰殘,這是生命體從出生而茁壯而死亡的變化,最美的時候就是凋謝的開始,誰盈誰就有害,誰謙誰就有福。將要最美,就是守謙的深義;盛極則衰,這是生機的變化。戒盈勿溢才能保泰平安,尚謙不滿才能幸福永存。所以,盈滿者常常速禍,謙損者往往得福。
天道地道自然造化,客觀的自然世界自來如此,不會因為人的意志而改變,
日出日落、花開花謝、陰晴圓缺,總是永遠的虧滿交替,循環往復。
人道仰俯之間,效自然之謙以為法,學宇宙之滿以為戒,人所以生為萬物之靈,展現天工人其代之的靈知,以此。大易六十四卦,皆言天道之常,示人為法
;春秋十二公,都說人事之亂,教人為戒。「人道惡盈而好謙」,是從自然宇宙中體會窺探,從經驗教訓中得知,能去盈處謙就能得羲皇啟迪之功,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損而又損,以至無為」,老子從「謙退」、「善下」、「不爭」中找到了自然無為的鑰匙。「事能知足心常泰,人到無求品自高」,古來聖賢也在持盈保泰、知止知足而無妄的修為中,找到了靈魂。
「謙」貴為作易者的無價之寶,非吉即利。在人生的舞臺上,想要贏得掌聲
,又要聲名遠播;想要彪炳人寰,又要流芳百世。第一個要建立的灘頭堡,就是如何立於不敗之地。知進知退,知得知失,知損知益而能臻於止於至善之境,入手處就在於「好謙」而「惡盈」,愈是尊貴愈要卑下,愈是飽滿愈要垂下,愈是功顯愈要藏拙,此謙謙君子成其覆載天下之妙道。
「謙,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,君子之終也。」:
能效法「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」的精神;深悟「虧盈」、「變盈」、「害盈」自然的謙道;追求「益謙」、
「流謙」、「福謙」的終善;人生旅途的智慧,就在「惡盈」與「好謙」中找到了六爻皆吉的階梯。
謙之一卦,在自我尊貴的守謙中,才能真正綻放亙久不息的光芒。處在最卑微的位置,沒有人能超之越之,高而能下,盈而若虛,則天下莫能與之爭,君子之終,完全建立在自始至終沉潛養謙、含藏不露的修為世界,就是真正的功成事遂,無往而不利了。
彖傳的意思是說:謙這一卦,是亨通的。天道的法則是普照生命世界,發揮剛健不息無私無我的生生德性而大放光明。地道的法則是在最卑微的環境中伸展自己厚德載物的謙德。天道日出日落、月滿月缺,循環不息,盈者必虧、滿者必損,只有謙虛才能不斷受益。地道高山化為谿壑,丘陵化為深谷,這也也是必然的道理,深自體會才能善用謙德流動四方。自然的造化之機,花開花落,花謝花開,最燦爛就是衰敗的開始,盈虧圓缺,循環不已,將要最美,切忌全盛。人道學自然的盈滿以為戒,效天道之謙以為法。能夠善於自守謙的卑下之德,自我尊貴,自然能光顯天下,處在最卑最下,然而卻無人能夠超越他。謙而又謙,低而又低,在位的君子能完成德業而且圓滿的終善。
象曰:地中有山,謙。君子以裒多益寡,稱物平施。
三、釋象傳〈大象〉
「地中有山,謙。」:
坤為地,艮為山,艮在坤之下,有「地中有山」之象。
高聳巍峨的大山原本矗立於地表之上,如今卻異位,反其道而置於地之下,整個卦的大象,象徵有位有才有德的君子,含藏收斂,不顯露自己的光芒。《易程傳》云:「地體卑下,山之高大而在地中,外卑下而內蘊高大之象,故為謙也。」說的就是這個現象與道理。
「君子以裒多益寡,稱物平施。」:
謙之為卦,艮下坤上,艮為山,坤為地,象徵山在地之中。山本來是高於地之上,山卑則夷平如地,損其高以就低,有謙而退居於下的深意。裒據《釋文》多作「捋」解,有「取」之義,裒取多者,增益寡者,所以君子觀地中有山的現象,取有餘以補不足,稱量財貨多寡均平與人,使黎民各得其益。
王弼從《爾雅‧釋詁》:「裒者,聚也。」的說法,在他的《周易注》云:「多者用謙以為裒,少者用謙以為益。」《周易正義》進一步申說:「裒多者,君子若能用此謙道,則裒益其多。言多者得謙,物更裒聚,彌益多也。故云裒多即謙尊而光也。是尊者得謙而光大也。益寡者得謙而更進益,即卑而不可踰也。是卑者得謙而更增益,不可踰越也。」
大象乃夫子所贊之辭,是孔聖的想法,不必牽合原卦。地中有山,聚多也,故裒以「聚」為上。「聚多益寡」,比之「損有餘以補不足」不盡相同,而有勝義。為君有民之道,在先富後教,財聚(於君)則民散,財散(於民)則民聚,為民聚財開源,此富民之道。所以「裒多益寡」者,為國聚財,廣闢富源,以注於民
,寡者多、少者富、弱者強,用心在「富」,富國富民之意。「稱物平施」者,權衡物資分配於民,這裡有兩個精神,「平」與「施」。「平」,公正而均分霑溉;「施」,給與而不求回報;用心在「均」,均富溥施之意。因此,君子從地中有山的現象,體會「裒多益寡」,是從生產面說;「稱物平施」,是從分配面看。總括而言:為人君者以創造人民的福祉,為第一要務。多有多的理由,少有少的原因,損多益少不是真平等,從國家的經濟面財源廣進,人民少的不斷的日富日多,國富民有,再均平分配,這才是富民之道。消極的損有餘以補不足,是均貧;積極的聚多以益少,是均富。
大象的意思是說:地中有山,所聚者多,含藏者大。治國有位的君子,領悟這種現象,以來開發國家經濟力,發展生產力,廣聚資源以來富裕萬民,使寡者多、貧者富;全民利益的分配要做到均平無私,在上位的領袖要做到雨露均霑,並且要抱持無條件的嘉惠人民。
參、說『爻辭』
初六:謙謙君子,用涉大川,吉。
象曰: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
一、釋初六
「謙謙君子」:
初六柔順之爻,又為居最下之位,故有「謙謙」之象。
本卦卦義為謙,六為陰爻,故能柔順能謙卑;初六之位又居於最卑之地,謙沖自持,善守謙德。本爻以陰柔之爻處謙道之始,而居於最低下之位,謙而又謙
,是極為謙遜的君子。凡事太過與不及,都是不理想的,但是只有謙德沒有這個困擾。朱子《易本義》:「以柔處下,謙之至也。」正是標榜謙德的特異價值。
「用涉大川,吉。」:
九三、六四、六五,上互為震,震為木,木適以涉水,故有「涉」之象。
本爻變,下卦為離,錯坎,坎為水,故有「大川」之象。
謙的德性是低調行事,初六為謙卦最始,謙卑至微。君子人以此謙遜之德,立身於世,居初無事,善下無爭,居後不先,什麼樣的災難都可以排除,初六涉水履險之道,是以極謙的卑下做到的。低以養其高,小以養其大,卑以養其尊。
初六爻的意思是說:謙而又謙的君子,足以解決一切險難的能力,而且無往不吉。
「象曰: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」:
九三與上六相應,上至三,下卦坤為用,故有「自牧」之象。
謙謙君子並非消極的退讓,而是積極的自我修為。牧,養也。自牧就是自養。
君子人能效法初六居最卑下的謙德,就是自覺自修。修身,在去除言行之不完;養性,在陶養本性之固有。君子能以謙卑之道自我修養,所以能成就其謙而又謙的能耐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一位謙虛再謙虛的君子,是以居處在卑下的環境來自我修養的。
六二:鳴謙,貞吉。
象曰:鳴謙貞吉,中心得也。
二、釋六二
「鳴謙」:
九三、六四、六五,上互為震,震為雷,六二與九三親比,故有「鳴」之象。
一陽五陰之卦,都以一陽為主。處謙之時,含藏若不及,本不宜鳴,謙卦的主爻在九三,六二上承九三,以柔順中正,故鳴。
關於六二的鳴謙,有兩種主張:
其一,九三震體為雷,善鳴,六二親之承之,故曰鳴謙。這是《周易集解》引姚信之說,清惠棟《周易述》從之。
其二,雌雄唱和,故鳴。九三為主爻鳴唱;六二其鄰,和鳴;上六其應,亦和。故皆和之而鳴於謙。這是蘇東坡《易傳》的說法,清王船山從之,
蓋六二柔順中正,謙德積中發外,鳴於九三,自然之和也。
「貞吉」:
六二與九三親比,並且都居正位,故有「貞吉」之象。
六二以柔居柔,處下卦之中,中正當位,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,能夠堅貞自守,引起共鳴,是動機純正的自然唱和,所以說「貞吉」。
九二爻的意思是說:六二居下卦之中而且處於正位,謙德誠於中發於外,和所承的九三,陰陽相應,自然唱和。由於貞正以求,和鳴喈喈,發乎情止乎禮,所以中正吉利。
「象曰:鳴謙貞吉,中心得也。」:
六二居下卦之中,又柔居柔位,當位。是從內心由衷受到九三的感召而鳴和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六二爻所以鳴謙貞吉,是因為發自內心的唱和。

九三:勞謙君子,有終,吉。
象曰:勞謙君子,萬民服也。
三、釋九三
「勞謙君子」:
九三陽剛當位,居於眾陰之中,六二、九三、六四,下互為坎,坎為憂為險為陷,故有「勞」之象。本爻處下卦之終,而且艮為止,故有「有終」之象。九三陽居陽位,故有「吉」之象。
九三為謙卦之主,勞者,功勞之謂也。有功勞不自居功,有績效不自矜誇,功成事遂,甘居下卦,此謙德廣大具備者也。謙德,韓嬰在他的《韓詩外傳》有所定義:「德行寬容而守之以恭者榮;位尊祿重而守之以卑者貴;人眾兵強而守之以畏者勝;聰明睿智而守之以淺者不溢:此六者,皆謙德也。」
《大易》〈繫辭下傳〉第八章,針對九三勞謙君子有很好的詮釋:「勞謙,君子有終,吉。子曰:『勞而不伐,有功而不德,厚之至也,語以其下人者也。德言盛,禮言恭。謙也者,致恭以存其位者也。』」,此謙德之大用也。致恭,即推廣擴充恭敬之心以至於極境之意。堯之德,允恭克讓,恭言自身毫不懈怠;讓言讓人而不爭。從恭到讓二而一也。
九三有功而能謙,即有而不居其德。分而言之,九三勞謙實具足乾卦九三坤卦六三之德,乾之九三:「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,厲无咎。」言其勞;坤之六三:「含章可貞,或從王事,无成有終。」言其謙。「勞謙」之義,大矣哉!
勞謙在〈說卦傳〉尚有深義,〈說卦傳〉:「勞乎坎……坎者,水也。正北方之卦也。……勞卦也,萬物之所歸也。故曰勞乎坎。」水之德在老子《道德經》有兩段話說最詳:「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」(第八章)又云:「江海所以為百谷之王者,以其善下之。」(第六十章)水德貴柔善下,柔弱所以勝剛強云云,老氏思想從《大易》出,可見一斑。
「有終,吉」:
九三爻居下卦之終,並且艮為止,故有「有終」之象。陽爻居陽位,故有「吉」之象。
胡炳文《周易通釋》:「(九)三在下卦之上,勞而能謙,在上之君子也;初(六)在下卦之下,謙而又謙,在下之君子也。在上者尊而光,在下者卑而不可踰,皆所以為君子之終也。」「君子有終」,卦辭與九三並見,可見九三的精神和謙卦相類。勞謙所以有功業的卓然,又能完成德業的善終,就是謙德之至也,所以最吉利。
九三的意思是說:有功勞又能謙虛自持的君子,會有很好的結果,同時也無往而不利。
「象曰:勞謙君子,萬民服也。」:
就謙卦一陽五陰而言,上下群陰都來歸於九三,所以說萬民服也。從勞謙君子的有功不伐,自謙自退,民心自然歸附,亦萬民服也。有大功且不伐,而且甘心下位,民心自然擁戴。留侯、陶朱公皆此類也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有功勞而不會自我炫耀的君子,一定能得到老百姓的誠心悅服。
六四:无不利,撝謙。
象曰:无不利,撝謙,不違則也。
四、釋六四
「无不利」:
六四陰居陰位,當位則吉,故有「无不利」之象。
六四居上卦之下,柔居陰位,六四的作為如何才能做到无不利呢?四為多疑多懼之地,處乎六五謙柔之君與九三勞謙大臣之間。仰承六五不可造次,必須戒慎恐懼,面對卦主陽剛的九三,也必須謙遜以待,六四善處謙境,所以无不利。
「撝謙」:
六四已脫離下卦,屬於向外發展之爻,且在九三之上,故有「撝」之象。
「撝」,多作「揮」解,發揮謙德之謂也。六四居九三之上,承六五之下;九三有功勳,六五為柔君。所以六四對於上下,宜乎發揮謙德也。
《春秋公羊傳》莊王「撝軍退舍」之「撝」,撝同麾,以手卻物,避而不敢當之意,更有勝義。撝謙者,以手撝卻九三,而辭退其承己,所以示不敢當之意。初六謙謙君子自養其德,六二鳴謙有得於己心,九三勞謙君子萬民順服。六四就爻位言,已過九三,進入上卦,有過謙之憂,上卦三爻本來都有防止過謙之義,六四處於上卦之始,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,故言:「撝謙」。
六四處於六五與九三之間,一君王一重臣,又居多懼之地,角色地位都十分敏感,為了避免落入嫌隙猜防的无妄之疑,退讓不敢當陽爻之承,這樣才能无不利,也才合乎六四多疑多懼的處境。
九四爻的意思是說:六四的環境,只要善處其位,就能諸事順遂,無所不利。六四居多疑居懼之地,要嚴守分際,善於守謙,同時要具備拒絕的智慧。
「象曰:无不利,撝謙,不違則也。」:
在謙卦的環境當中,不知謙虛與過於謙虛,都是違反謙德的法則,六四知所進退,周旋有方,揖讓有度,有分寸,不含糊,所以沒有違背謙德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无不利撝謙這一爻,能夠嚴防猜疑,所以沒有違反謙道的法則。
六五:不富以其鄰,利用侵伐,无不利。
象曰:利用侵伐,征不服也。
五、釋六五
「不富以其鄰」:
六五陰爻,陰小,故有「不富」之象。
上坤為眾為用,本爻變為坎,坎錯為離,離為戈兵,故有「利用侵伐」之象。
《大易》之中,陽爻為實為富,陰爻為虛為貧。富,富有。用,左右、影響之意。以其鄰,能左右其臣屬。整句是說陰虛不富的六五,陰爻居處尊位而能左右其臣。臣子也樂意聽命於六五之君。但是,六五以柔居尊位,謙退有餘而陽剛不足,威嚴就失落了。上卦坤道不足不富,或有不服者,站在六五的君位,可以征伐,征伐无不利。一國之君無不服之人,當然就不用征伐。六五動干戈,征伐雖無不利,但是,九三君子有終萬民服也,根本無須征伐,然而六五卻可能需要征不服。可見居於尊位的六五,不若九三之得民心。謙之道本來就是以卑下為尚,宜居下卦下位,今六五已高高在上,高處不勝寒,已失謙德之光。不服者日眾,所以興武以捍衛,或剷除不良,經常有發生的可能。由於六五不失柔順之德,可以征伐,有謙德而無不利。
「利用侵伐,无不利」:
本爻變,成乾,乾為天,有「威如」之象。威,威儀也。
侵只是淺攻示警,伐則是大張旗鼓,威軍討伐了。六五雖以柔居君位,有謙遜之德,但仍有不服者,謙德所不能服,只好動干戈以武力解決,周公東征、武王克殷,皆此類也,所征都是不服者。此不得已者也,修文德以來之,近者悅遠者來,才是王道。
六五爻的意思是說:六五以柔居尊位,號令邦家,大致還能贏得百姓的信賴與支持。但是可能也有不服之人,這個時候有謙德的君王,侵伐不服者,是有利的。
「象曰:利用侵伐,征不服也。」:
六五以謙德領萬民,若有不讓的不服之人,在謙德的世界中,武力討伐以征不服者,仍是必要之惡,也是綏平逆民的利器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六五爻訴諸武力,淺攻示警也好,大動干戈也好。在征驕逆不服者的條件下,侵伐是可以的。
上六:鳴謙,利用行師,征邑國。
象曰:鳴謙,志未得也。可用行師,征邑國也。
六、釋上六
「鳴謙」:
上六以柔居柔,處謙之極,在卦外,為令聞廣譽鳴於外,故有「鳴謙」之象。
上卦坤為國土,故有「利用行師」之象。
謙卦六二與上六皆曰「鳴謙」,六二與九三相比,上六與九三相應,鳴謙的原因,直接或間接,都與九三有關係。六二居下卦之中,又當位,有中正之德,所以「鳴謙」,貞吉。然而上六已居全卦之末,本身處境不佳,居謙之上,已至乎謙之極,過謙已甚。
上六的鳴謙,是思求其正應的九三,可是九三乃五陰所歸之一陽,它是成卦之主,應於群陰,不能獨應上六。所以,只好動用行師以行征伐之事,但是所征伐的「邑國」,是自己轄內封地。六五侵伐,是討征國外,上六所伐規模不大,只能算是掃蕩內亂,解決自己的問題而已。行師雖是武事,只能說剛武以自治其封地。
「利用行師,征邑國也。」:
上六是謙道之極而不得謙,謙極只好輔之以干戈,自治其私有,完成掃除封地之亂的作為。
「象曰:鳴謙,志未得也。可用行師,征邑國也。」:
上六鳴謙和六二的鳴謙,結果大不同。六二謙德積於中發於外,上親比於眾陰之主九三,所以貞吉。上六雖然也鳴發於外,處於謙德之終,雖然有意鳴謙與九三正應。但是九三已非一人所專有,群陰所嚮,所以鳴謙是白做工了,鳴謙竭求唱和的心志,已難兌現,所以說:「志未得也」。可以行師動武,也只限於征伐不聽服的封地,難有突破性的大作為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上六的鳴謙,得不到正應九三的回響,沒有共鳴一唱一和的機會。這個時候的處境,只能在自己的封地邑國之內清理門戶。

肆、謙之『用』
當年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──名臣張廷玉之父──的家人,重修府邸時,因院牆與鄰居吳氏發生爭執,所以寫信給當時在京為官的張英,要求他讓當地官府幫其家人撐腰。張英收到信之後,隨即回詩一首:「千里修書只為牆,讓他三尺又何妨?萬里長城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」意思很明白,就是叫家人低調退讓。家人看了信之後,主動讓出三尺,鄰居吳氏見狀深感慚愧,同時也深受感動,也把牆讓後三尺,並登門道歉。三尺加三尺等於六尺,張、吳兩家意氣之爭的三尺地,反而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子,當地人──安徽桐城市──紛紛傳頌這件事,並且給這條巷子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──「六尺巷」。在張英的家鄉,現在傳為美談的六尺巷,代表謙德表現在禮讓的具體作為。有人還據此作了一首打油詩:「爭一爭,行不通;讓一讓,六尺巷。」張英「讓他三尺又何妨」這件事,想必也讓康熙印象深刻。張英後來在桐城市郊蓋了「雙溪草堂」,康熙皇帝特別題了一副對聯:「白鳥忘機,看天外雲舒雲卷;青山不老,任庭前花謝花開」,應該很有讚賞之意。「忍一時,風平浪靜,退一步,海闊天空」,是美德,也是智慧,更是胸次浩然的襟懷。
《大易》六十四,謙之一卦,下三爻皆吉而無凶,上三爻皆利而無害。王弼在《周易註》亦云:「夫吉凶悔吝,生乎動者也。動之所起,興於利者也。故飲食必有訟,訟必有眾起。未有居眾人之所惡,而為動者所害;處不競之地,而為爭者所奪。是以六爻雖有失位、无應、乘剛,而皆无凶咎悔吝者,以謙為主也。『謙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』,信矣哉!」中華大易文化以陰陽始交而難生,開屯卦生生之能,終以未濟火水背道而馳,嗟嘆人生的不圓滿。以追求圓滿的態度來面對不圓滿的人生境域,是作易者的憂患意識,也是文化生命最大的風華。
謙德之所以無往不利,可以處處逢凶化吉,關鍵在時時發揮地山謙的含藏精神,這一卦可以概括東方文化的謙虛美德,更可以發見退讓卑遜的大智慧,經營自己的人生要先能想到別人,這是謙的第一課。它不是自然而然的天性,卻是教化大行的文化力與倫理力。謙卦不只是成就六十四分之一的人生智慧,它更是開啟儒、道兩家原始的文化柔美力。
儒家的政治意涵,就是講求禮讓。《尚書》〈堯典〉〈舜典〉這麼說:「昔在帝堯,聰明文思,光宅天下。將遜于位,讓于虞舜,作堯典。虞舜側微,堯聞之聰明,將使嗣位,歷試諸難,作舜典。」讚頌帝堯之德簡簡單單說了下面一段話:「曰若稽古,帝堯曰放勳。欽明文思安安,允恭克讓,光被四表,格于上下。克明峻德,以親九族。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百姓昭明,協和萬邦,黎民於變時雍。」講帝堯德化的基礎,可以將「允恭克讓」當成他人格形塑的基調。
堯、舜、禹的價值,不在探究有沒有這三個人的存在,是在肯定這三個人帝位傳承的思想,禪讓的政治文化是個願景,也是儒學領域思想家的理想藍圖。司馬遷發憤述作,用一生寫《史記》,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,世家第一篇就是〈吳太伯世家〉,太伯以讓國於季歷,季歷生西伯昌,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,沒有那一讓,周文化是不是有機會立足還很難說。列傳第一篇是伯夷列傳,伯夷是孤竹國世子,以能讓國而配享奉祀,得到司馬子長的大力肯定。我們再看看管鮑之交的那位鮑叔牙,他幫齊公子小白取得政權,成為齊桓公,在關鍵時刻能夠讓出唾手可得的機會,推薦管夷吾為宰相,幫助齊桓公完成霸業。「讓
」,是儒家所標榜的政治傳承,它從「謙」脫胎而來。
子禽問於子貢曰:「夫子至於是邦也,必聞其政。求之與?抑與之與?」子貢曰:「夫子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!」
(論語學而篇)子貢代替孔老先生的回答,以「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」得其政,強調夫子與聞其政,不是有目的的求,「讓」是自然求知的力量。子曰:「能以禮讓為國乎,何有?不能以禮讓為國?如禮何?」(論語里仁篇),君不見,夫子笑哂子由的具體事實,不就是「為政以禮,其言不讓?」。我們可以這麼看,「讓」,是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力也是政治力。
謙讓是最優質的高貴,其卦內充實而自處謙虛,此謙卦之德。處在憂患的環境,易以九卦修德,繫辭下傳第七章:「謙,德之柄也。」柄,是人所操持的原則,人的至於盈滿者,必喪其德。只有卑己尊人,小心畏義,則其德日積,好比物之有柄而為人所執持者也,所以說謙為德之柄。又云「謙,尊而光」,蓋謙以自卑而不覺性,則恐其性不自尊貴矣;謙以自誨而不悟心,則恐其心不自光明矣。所以謙之道,自卑則愈自尊貴,自誨則愈自光明。「謙,尊而光」,這正是謙的才德所以極其善者也。又云「謙以制禮」,人有禮則安,無禮則危。但是禮若截然不可犯則失之太嚴,其何異乎嚴刑峻法?禮用來節度人的行為,必有合於人之性情者,禮之用和為貴,「謙以制之」,則和之至矣。
什麼是謙?來知德說:「有而不居之義」;程頤說:「有其德而不居謂之謙」;朱熹說:「有而不居之義」。就其積極意義來說:能居人之下者才能居人之上,不能居人之下者就不能居人之上,這樣解讀謙的價值才是活學問。白居易《放言五首》之三:「贈君一法決狐疑,不用鑽龜與祝蓍。試玉要燒三日滿,辨材須待七年期。周公恐懼流言日,王莽謙恭未篡時。向使當時身便死,一生真偽復誰知?」
可見「謙」是不是長保富貴之道,還要考慮時間、機會和環境的因素。但是內蘊如山之德,外順於外是謙的基本陶養。張子房有功不居,告老還鄉,知退而退;范蠡另開貨殖,陶朱其業,泛於江湖。茍知上能共患難不能共享樂之理,而不能果以進退之機,徒知不能行,亦猶不知也。非知謙之深,無以有終,此謙之亨通,也是謙之大用也。
周勃誅諸呂,於漢有再造之恩,然而景帝謂其「鞅鞅非少主臣」,終於下廷尉嘔血而死;霍光受遺命輔政,歷相三世,在陪乘時,宣帝若負芒刺於背,故身甫死,三族盡誅;寇準有功於太宗,然挽衣留諫,面詆同列,雖有直言之風,而少包荒之量,坐竄南夷,勳業於是而不令厥終。此三子者皆忠直骨鯁之臣,以昧於謙亨之理,致君子無終之憾。二桃殺三士,固是齊之晏子陰謀殺人,若公孫接、田開疆、古冶子三勇士不恃功而驕,又不爭功而讓,二桃豈能竟其害?
最令人玩味的是韓信,漢以後淮陰侯就是以忍胯下之辱建立他的第一形象,
這是後人津津樂道之處。人知韓信年少能忍,而不悟其以不能忍而族滅,惜哉!
太史公曰:「假令韓信學道謙讓,不伐己功,不矜其能,則庶幾哉!於漢家勳可以比周、召、太公之徒,後世血食矣。不務出此,而天下已集,乃謀畔逆,夷滅宗族,不亦宜乎!」司馬遷對於韓信的評價感嘆居多,雖然君臣一體,自古所難
。不是每一位良臣都能像魏徵之於唐太宗,三顧茅廬漢主禮賢,更不是人人得而有之。但是韓信若能守謙讓,就不致有功高震主之疑?若能急解劉邦滎陽之圍,不居平齊之功,不生假王之妄,又何來殺身之禍?這一點蕭何或許聰明睿智一些
,韓信既死,劉邦派使臣封蕭何為相國,甚且多封五千戶,當大家都在向蕭何申賀之時,獨有賣瓜的秦東陵侯召平弔喪言之曰:「禍自此始矣。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,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,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,疑君心矣。夫置衛衛君,非以寵君也。原君讓封勿受,悉以家私財佐軍,則上心說。」蕭何把話聽進去了:「從其計,高帝乃大喜。」讓蕭相國免去當時立即性的殺身之禍。
伴君如伴虎並不足畏,歷史上同患難不能共享福的教訓也屢見不鮮,韓信自恃其才而得意忘形,不知大難臨頭而自食惡果,是他始料未及之事。上刑場的那一段悲歌:「飛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」恐怕告訴我們,至死他都不知不道進退之道,也毫無「謙亨,有終」的大智慧。這麼看,能「忍胯下之辱」的少年韓信,該好好打盛年韓信一大巴掌。實在是退步太多了!
老子戒盈也好,儒學持盈保泰也好,都必須加一味退讓尚柔的謙德,才能安保其全。走路防跌,吃飯防噎。話到嘴邊留半句,忌口過;退一步想留餘地,憂行妄。衡諸史冊,有多少英雄豪傑皆不得善終,李斯用盡的心機,白搭了;項羽擺滿的鴻門宴,也白喝了。謙的智慧是如此必要,可惜,看來謙的智慧又是如此艱難。讀不盡的人事盛衰,看不完的歷史倒演。富貴險中求,安危讓中來。謙之可貴在慎始誠終,謹禮能讓,古來聖賢所以生能終其身,卒能不朽於史者以此。乾文言說:「其唯聖人乎?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聖人乎?」良有以也。
謙是一陽五陰之卦,依易例:以一陽為主爻。說卦第五章:「勞乎坎」,是人生大道上多麼漂亮的一把鑰匙。謙卦不是只有「讓」只有「謙」就足以有成。謙卦卦辭:「謙亨,君子有終。」九三:「勞謙,君子有終,吉。」從消極層面看,繫辭有言:「勞謙,君子有終,吉。子曰:勞而不伐,有功而不德,厚之至也。語以其功,下人者也。」講的正是有大功者而能自不居其功,勞而能謙的真義。從積極面看,勞而謙,是謙之前要能勞,功業沒有白來,天下沒有白撿的志業。真正的事業從迍難蹇困求得,所謂「勞乎坎」是也。大易六十四,三爻多凶,此爻是上上之爻。九三的價值,正在努力奮鬥。君子先難而後獲,大禹治水,三過其門而不入,就是勞謙之德。燕過留聲,人過留名,一切有功於人類的發明家
,都是因此而得奉祠血食,也就是說留芳百世叫人念念不忘的多備具勞謙之德,
立言不如立功,讓後人留戀的都沒留下都少書。春秋之學不是說得很明白嗎?聖人貴除天下之患,除天下之患就是勞謙。繫辭所言:「聖人以通神明之德」、「以類萬物之情」,就是廓然大公的勞謙。曾國藩的歷史功勞不在於延續晚清六十年,而是站在捍衛民族立場綏服了宗教的戰爭。謙的九三:「勞謙有終」,坤的六三:「含章可貞,或從王事,无成有終」。勞謙勞謙,先勞乎坎,立不世功,這個謙德才真正算作完美落實。
六四:「无不利,撝謙」。撝謙者,以手撝卻九三,而辭退其承己,所以示不敢當之意。撝,也有裂之意。兩開,分散也。六四當上下之際,所以有開裂之象。撝謙者,以撝為謙,无不利在於撝謙。分散其德給眾人,所有的功一起分享
。不敢當其功,德流於人人而不居,此撝之為撝也。凡人都有思痛的智慧,痛定就會後悔,甚者後悔一生。人要過智慧的生活,不要背感情的包袱。居功迭遭物議,矜伐徒造敵視,後悔的藥永遠吃不完,感情的包袱永遠結不解。古往今來那些擁有一官半職,靠著「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」的仙丹,念念服膺死守富貴,沒有智慧走下臺階的官場中人,自是可悲!半功無成,一身不退者,尤為可憐。

老子的不爭──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」(第八章)「以其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」(第六十六章)「天之道,利而不害;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」(第八十一章)「天之道,不爭而善勝。」(第七十三章)
老子的身退──「功成、名遂、身退」(第九章)
老子的不盈──「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。」(第十五章)
老子的為道日損──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。」(第四十八章)
老子的損有餘補不足──「天之道,其猶張弓與?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;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。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;人之道則不然,損不足以奉有餘。」
(第七十七章)
老子的善下──「江海所以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為百谷王。」(第六十六章)……
老氏自然無為的學說體系中,不盈、身退、不爭、善下、謙退等思維,不都是與《大易》謙卦的德性相彷彿嗎?
以上舉其犖犖大者以為證。謙德直接影響了儒、道兩家的謙讓與謙退的思想。
謙卦六爻皆吉,非徒以為知,貴在以為行。

參 考 書 目

《周易註》 三國魏 王 弼 世界書局
《周易正義》 唐 孔穎達 中華書局
《周易集解》 唐 李鼎祚 台灣商務印書館
《易程傳》 宋 程 頤 學生書局
《誠齋易傳》 宋 楊萬里 三才書局
《周易本義》 宋 朱 熹 文化圖書公司
《易經來註圖解》 明 來知德 夏學社
《易例》 清 惠 棟 藝文印書館
《船山易傳》 清 王夫之 夏學社
《說文解字注》 清 段玉裁 蘭臺書局
《周易荀氏九家義》 清 張惠言 藝文印書館
《杭辛齋易學》 民國 杭辛齋 夏學社
易經筆記 民國 先師仁匃遯叟 奉元書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