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明進 建中國文科教師
摘 要
同人卦,是大易的第十三卦。為卦離下乾上,是一陰五陽之卦,一個陰爻居於下卦之中,陰居陰位,柔順而中正,上下五個陽爻,都想來和它和同。同人于野,所同的志業廣大,在險難的環境,有一群剛健的君子與其相應,整個同人卦的理想是世界大同。
同人想要亨通,求同的君子,必須要堅貞養正,才能通天下之志,以大公無私的心、光明磊落的態度,與普天之下的人民和同相親。
初九是同人的開始,一走出家門就碰到求同的六二,在同人的環境中,要先打破門戶之見。所以,作易者鼓勵同人於門外,不搞小團體,不會有什麼過失。
六二同人于宗,卻是鄙吝之道。同人從全卦來看,六二是同人的核心,是大同的希望,也是天下太平的關鍵對象。但是,放在六二爻的立場,就很不理想,六二與九五相應,是全卦唯一正應的一組。同人的精神就是無私,有相應就落入私情,反而不好,故有「同人于宗,吝」的缺失,告訴我們同人不可只囿於宗族。
九三在同人的環境中,扮演著爭奪六二的角色,公而不爭的同人之路,出現了同中有異的氛圍。一方面伏戎于莽以敵九五,一方面升其高陵以窺六二。最後,能理性判斷得失,打消了乖爭的計畫。
九四沒有應與的對象,也志在六二的和同,隔著九三覬覦六二,乘墉虎視耽耽。但是最後能從道義上深自反省,明辨是非,困而知迷,以弗攻而得吉。
九五中正與六二中正,上下和同,因為九三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,加上九四
乘墉有攻奪六二之意,中正而不能得其應,所以號咷大哭,最後因能和同而破涕為笑。九五的和同於六二,是用威武的正義大軍換來的。
上九同人于郊,有同人的遠大抱負,有仁心遠被的和同意志。卻因無人相應
,孤單在人群之外,但能持躬自守,有同人之志所以沒有悔恨。
從整個卦來看,同人的理想在世界大同,有形象很好的領袖能做全民的標竿,
在同同異異來回之間,總是有很多的遺憾,同人這一條路,並不好走。大同世界仍然是一條遙遠的康莊大道。
關鍵字:同人;同人于野;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;類族辨物;伏戎于莽;乘其
墉;先號咷而後笑。
目 錄
壹、前言 二、釋六二
貳、說『卦辭』 三、釋九三
一、釋卦辭 四、釋九四
二、釋彖傳 五、釋九五
三、釋象傳(大象) 六、釋上九
參、說『爻辭』 肆、『同人』之用
一、釋初九 參考書目
壹、前 言
「各位同人大家好!」這是大家經常聽到的開場白,大部分是在上位者對於在下位者親善的稱呼。「同人」,就是從同人卦發展出來的。現在俗用為「同仁」,用慣了,就同仁同仁起來了,如果你說同人,別人還覺得怪怪的。好的字眼從大易來,雖然習以為常,我們還是保持原汁原味,還他公道,「各位同人大家好」。
同人這一卦的卦義,就是一心一意要和同於天下人,它所涉及的是個人(特別是有志之士)與整個社會的關係。「同人于野」,是本卦的金字招牌,所要追求的就是「世界大同」。「同人于野」,從空間而言,是不分遠近,至乎曠遠之極而後已;從對象來說,是天下蒼生,四海之內都是所同的對象;從原則來看,是大公無私,不分親疏智愚都希望與之和同親愛。
同人的理想在大同,大同就要同其大同,存其小異,不強異以為同,使大異成小異,小同變大同。在同人的環境中,同中既有異,異中也有同,不是一呼百諾,馬上近悅遠來的。同人要有胸襟,更要有智慧,因為有同必有異,有異才有同,所以同人的基本精神,就在既求同又存異,「尊重」是同人的一條路。如果只挑愛的和同,不親的不同,最後就是黨同伐異了,這不是同人的真精神。孔聖人在《論語》一書裡頭搖旗吶喊:「君子群而不黨」,這個「群德」,正是同人最好的注腳。
同人卦各爻的構成就是一個自同而異,又由異而同的發展過程。初九「同人于門」,是「同」;六二「同人于宗」,雖然有吝,也是「同」;九三「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,三歲不興」,轉為「異」;九四「乘其墉,弗克攻」,還是異;九五「先號咷而後笑」,又回到「同」;上九「同人于郊」,還是「同」。同人表現的層次,廣度由大而小的排序是:「同人于野→同人于郊→同人于門→同人于宗」,同人卦完美亨通,各爻反而沒有同人卦辭的大氣象,六二的角色與作為尤其警人彌深。
六爻都未能盡「同人于野」的至境,大同世界的難以實現,可見一斑。
人不能離群而索居,但是群眾可以同心同德,也可以我行我素,同人所憑藉的不只是「人是群居的動物」,同人要至公,同人要大化,才能同的遠、同的久、同的大、同的美。想要同人的君子要先養正,正己才能通天下之志,才能成就聖人的功業。「利君子貞」、「君子正也」,就是強調同人的人要是個完美的典範。
序卦說:「物不可以終否,故受之以同人。」否卦天地不交,萬物不通,上下不交,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;同人卦則是上下和同,天下交,交天下,與人同,同於人。說的是我同於天下人,有親有愛,大公無私,才能同人。
雜卦云:「大有,眾也;同人,親也。」大有卦待人以誠,實際的事功是禮賢下士,得眾大有。同人卦善與人同,通天下之志是「同人于野」的力量。
同人,是同於人,是與人同。地不分遠近,人不分親疏,德行不分同異,所同者公,所同者大,所同者遠,所同者廣,以「親」和同天下群黎。我同人人,人人同我。這是作易者的理想。
貳、說『卦辭』
同人:同人于野,亨。利涉大川,利君子貞。
一、釋卦辭
「同人」:
同人卦,以卦體言,下卦為離,離為火;上卦為乾,乾為天。天的位置在上,火的性情也炎炎往上,「火」上與「天」同,所以有「同人」的象徵。本卦一陰五陽,就爻位來看,六二爻以柔居柔位,處下卦之中;九五以剛居剛位,也處上卦之中。六二、九五皆居正位,九五陽剛中正,六二柔順中正,也是「同人」之象。六二以一陰居下卦之中,上下五陽皆欲「同」之,也是「同人」之義。八卦方位,先天八卦乾在南、坤在北,後天八卦離在南、坎在北,先天八卦是「體」,後天八卦是「用」,體用不二,上乾與下離,同居南方之位,也有「同人」的意涵。依易例,一陰五陽之卦,一陰都為該卦的主爻,一陰欲「同」乎五陽,眾陽也樂於為一陰所同。就六二的價值而言,在與人「同」的原則下,必須「主動的」同於人,「柔順的」同於人,這就是「同人」。
「同人于野,亨」:
「野」,主爻六二應乎九五,上卦三陽同體為乾,伏羲六十四卦方位,乾居西北,且在外卦,有「野」之象,故曰「野」。同人下卦為離,離為火,上卦為乾,乾為天,猶旭日東升,日麗於天,內自城邑外至郊野,天下皆所普照,故有「亨」之象。
古人稱城為國,城外之地為郊,郊外之地為野。《說文》:「野,郊外也。」《爾雅》也說:「邑外謂之郊,郊外謂之牧,牧外謂之野。」「野」,籠統地說,就是指曠遠之地。
「同人于野」,野既然是最偏遠的地方,意指君子人要有寬闊的胸襟,與普天下的黎民百姓大和大同。同人已經「同」到最邊鄙之地,告訴我們同人要到廣袤無垠之極,才是大公無私,才是名符其實的亨通。王者經緯天下,視野也不外乎天下經緯。同人于野,從與人合會、與人和同的概念出發,才是真正達成世界大同的康莊大道。從春秋公羊傳「天下治」的標準來看,就是「至所見之世,著治太平,夷狄進之於爵,天下遠近大小若一」,這樣徹底的「同人」,才是禮記禮運篇:「以天下為一家,以中國為一人」無異而同的至境,也才是最完美的亨通。同人的亨通,必須建立在種界國界一皆無分無別,是乾卦文言傳:「亨者,嘉之會也」的最好注腳。連「野」都同了,天下豈不大同?所以,同人于野,是天下太平的總目標。
「利涉大川,利君子貞」:
「利涉大川」:本卦中爻六二、九三、九四下互為巽,巽為木;下卦為離,離為火,錯坎為水,木在水上,有「利涉大川」之象。上卦為乾,乾有「君子」之象
。六二居下卦之中,陰居陰位,得正,有「貞」之象。
同人卦接在否卦之後,在同人的環境仍然有險阻困難,下卦的離火,一錯就是坎水,如果坎水是險難,那麼大川就是大難。《春秋繁露》〈盟會要篇〉云:「聖人貴除天下之患」,思除天下之患的有為領袖,首要之務在先通天下之志。六二以柔中居正,雖然不能決難,但是能與九五衷心和同,上乾的三陽同體,剛健履險,何險不可濟?何難不可度?六二當移風易俗之任,光明正大,眾志成城,可以共度大難,故曰「利涉大川」。同人如果只是狐朋狗黨的組合,那只能說是朋比為奸、結黨營私的團體。同人之所以為同人,不外乎志在天下蒼生,振興天下之利,以美利利天下,如此才能真正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奮鬥。
「利君子貞」:論語子路篇裡頭孔夫子說:「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」君子人容易以正道合和而不隨便茍同,一般人習於茍同而不容易合和。這就告訴我們:一個英明的領袖,在領導全民向真理認同的過程中,不是一蹴可幾的。換句話說,同人于野能夠亨通,涉大川決大難是有條件的。不是打著「同人于野」的旗號,就能無往不利。君子貞固,是同人成功的關鍵。貞者,正也。「利居子貞」,就是強調「子帥以正」是同人的基礎。一個想要天下人都來同我的領袖,就要有讓天下人同我的典範,這種形象的形塑,莫非自己要篤守君子的正道,其身能正,才是團結天下人,永結同心的力量。君子能貞,才是同人以至於天下同,開創人間最美的利益。
同人卦的意思是說:同人要不分遠近,無遠弗屆,無偏無私,由極近的城邑到極遠的曠野,才能真正的亨通。有同人的胸襟,我同人人,人人同我,就可以在同人這條大河大川之上,順利度過一切險難。同人成功的關鍵還要有君子人堅貞守正的自治與自律。刑于寡妻,至於兄弟,以御於家邦,同人的第一步就在守正。
彖曰:同人,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,曰同人。同人曰:同人于
野,亨。利涉大川,乾行也。文明以健,中正而應,君子正也
。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。
二、釋彖傳
「同人,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,曰同人」:
柔,指六二柔順的德性。六二陰居陰位,且又居於下卦之中,柔順中正,故有「得位得中」之象。六二為本卦之主,其德柔順中正與九五陽剛中正相應與,故有「應乎乾」之象。
柔指六二,乾指九五,也可指上乾三陽爻。同人這一卦,以六二爻為一卦之主,主要是靠六二這一爻來實現同人的。六二陰居陰位,居下卦之中,柔順中正,所以說:「得位得中」,得位得中又是成卦之主,具有和同天下的條件。
一切的主宰都是從行動中得來,所謂「帝出乎震」,同人不是六二一爻就能成事,解決疑難必須依賴一群剛健的君子,所以還得「應乎乾」。六二柔順中正而有陽剛中正的九五與之相應與,上卦三陽同體,同人的事業才能落實。
凡一陰五陽之卦,都是「應乎乾」,有果決能行的群乾彥士,才能濟事。例如:「履卦」的六三,不能以自亨,雖為一卦之主,但是「眇能視,不足以有明也;跛能履,不足以與行也。」(履卦六三小象),履的柔履剛,所憑藉的是「說而應乎乾,是以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。」(履卦彖傳),也是要「應乎乾」。又如:「小畜卦」的六四,也是不能以自亨,「柔得位而上下應之,曰小畜。健而巽,剛中而志行,乃亨。」(小畜卦彖傳),「柔得位而上下應之」、「剛中而志行,乃亨。」也是乾剛志行之功。大有卦的六五,「柔得尊位,大中而上下應之,曰大有。其德剛健而文明,應乎天而時行,是以元亨。」應乎天就是應乎乾,以上都說明一陰五陽之卦,柔得位還必須有乾德相應,才能成就事功。
「同人曰:同人于野,亨。利涉大川,乾行也。」:
乾在外卦,向外發展,故有「乾行」之象。
多數讀易者都從《易本義》的說法,主張「同人曰」是衍文。其實六二為同人卦主爻,前一句以六二為核心,這裡標出「同人曰」,從特別強調同人卦來看,亦無不可。彖傳以「乾行也」三個字來解釋「同人于野亨,利涉大川」,乾行是乾剛至健無私果行的作為。
卦辭的「同人于野,亨。利涉大川。」都是乾道行健不息的效用。少了相應與的九五爻,並不能達到與人同的同人之道;少了上卦三陽同體、行健無私的乾德,無法果決力行,剛正實踐,「同人」只有六二這個模範生是不夠的。
「文明以健,中正而應,君子正也。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。」:
離為火,有「文明」之象。乾為天為剛為健,有「健」之象。文明以健,從內外卦說。六二得位,居下卦之中,上應上卦的九五,故有「中正而應」之象。上卦為乾,有「君子」之象。六二為本卦的陰爻,有「唯」之象;離為日,普照天下,有「通天下」之象;下離錯坎,坎為心,有「志」之象。
「文明以健,中正而應」:同人這一卦六二、九五,一剛一柔都居中正之位;六二象徵內懷文明之德,洞燭天下;九五在外乾健不息,至健無私。上下相應,才能同心協力。用中養正,無偏無頗,是同人的力量,整個同人卦的目標是世界大同。
「君子正也」:這一段話事實上是針對「利君子貞」說的。貞就是正,養正是聖人的功業,也是希聖希賢的康莊大道。同人,要先從正己出發,自己止於至善,然後能兼善天下,由此以明大同之旨。君子能行聖賢的正道,利君子貞才有方向,同人也才有實質的意義。
「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」:讀書貴乎明理,為學志在養正。聖人視億兆之心猶一心,不過通於理而已。君子明理,故能遂通天下之志;能通天下之志,不唯能除天下之患,既可以明大同之義,也可以盡大同之道。大同之旨,在異中求同。排除對立,消弭矛盾,由異而同,這才是同人之路。所以說:「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。」
同人彖傳的意思是說:同人這一卦,是一陰五陽之卦,六二陰居陰位又居下卦之中,有柔順之德,有中正之位,為本卦之主,同時與外卦上乾的剛健之德相應與,同人的計畫能結合有理想的群眾共同奮鬥。同人這一卦卦辭中所說的:「同人于野,亨。利涉大川。」關鍵在於以九五為首的上乾三陽與六二相應,發揮了剛健不已的德性,落實了同人的執行力。從同人卦德來看,內心具有文明的德性,又能剛健行事,六二、九五上下完全相應,同人的組合十分完美。卦主六二能以正己正天下,同人卦所要呈現的真精神,也全在於「子帥以正」的君子經營同人的志業,因為只有這樣的領導者,才能貼近群眾,全面交通天下人民的心志。
象曰:天與火,同人。君子以類族辨物。
三、釋象傳(大象):
一般傳統或主流的說法,都從「天與火」進行思考,同人的大象不說「天下有火」,也不說「火在天下」,卻說「天與火,同人」,意指天在上,火性炎上,
從王韓到程傳等等,都這麼主張。但是,同人這一卦所以「同人于野,亨。」是六二主動的同於人,卦義是合和不同而為同。天與火自然是絕對不同的東西,算是「異」;可是從天的位置與火流動的趨勢來看,不同之中又有相同之處,也算「同」。但不管大同小異或者大異小同,都是同人所要努力的對象,「同人于野」的「野」,不只是單指空間的曠遠,它更代表著野外具象的「人民」。
在同人的進程中,既然是合不同而為同,就必須先辨同異,別異同。同中有異是必然現象,異中求同是基本立場。同人這一條路,要先研究「異」,才能找到「同」的鑰匙,「大同小異」固然要辨,「大異小同」更要下功夫,這樣大同世界,太平時代才不會落空。
繫辭上傳第一章:「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」同人之道想要做到吉凶中節,大象示人要「類族」與「辨物」。君子想要「通神明之德」,就要先「類萬物之情」。「類族」與「辨物」是對文,各地方物以同類而聚,這是「同」,同一族群要類之,同中分門別其所異;物類千殊萬種,這是「異」,不同物類要辨之,異中求其同之所在。不論所類之同或所辨之異,都是同人的智慧,而所類的「族」或所辨的「物」,這兩個範圍都集中在「人」,一方土地一方人。同族求其一同,異族求其統一,然後才能大一統。同人者能「大居正」,所同之人不分內外遠近能「大一統」,大同世界幾矣。
世界無完全相同的人、事、物,但是同中雖然有異,異中隱然有同,同人的智慧就在找出人所同,然後同於人,共臻大同之域。所以同人是可以有差異的同,類族辨物無非是「存」其小「異」,「求」其大「同」。
同人象傳(大象)的意思是說:天與火本質上並不相同,但是天高高在上,火的性情也是炎炎向上,這一點是相同的。所以寫大象的聖人告訴君子人,同人的現象就是異中有同,一方面要歸納其同族,另一方面也要分辨其品類。同人卦的同是和同的同人,是允許有差異的同人。所以一個君子人觀察同人的卦象,要先做好同中知其異,異中識其同,應該類族辨物(人)。
參、說『爻辭』
初九:同人于門,无咎。
象曰:出門同人,又誰咎也?
一、釋初九
「同人于門,无咎」:
初九爻變,下卦成艮,艮為門闕,故有「門」之象。
同人是一陰五陽之卦,六二為主爻,卦名同人,可以從六二同於群陽來看,也可以從諸陽同於柔順中正的六二來思考。初九所應在九四,初九是九,九四也是九,兩爻都是陽爻,並不相應與。在其他卦來說,不相應與的情形多不理想,但是在同人的環境,同人不分彼此,志在同于野,沒有繫應反而是好的現象,無應才能無偏無頗。
同人于門,是同人于門外,不是同人于門內。六二以一柔之順處同人的主爻,諸陽都想與她和同。初九具陽剛之德,陽居陽位,上無繫應,並無意與六二和同,但是一出門就和六二不約而同於門外,不是出於私心所求,以誠相見,一見如故,完全契合同人卦的精神,自然而然,合和而同,所以沒有過咎之失,沒有過錯,自然就沒有人會責難它!「无咎」,對同人的初九來說是肯定的。
「象曰:出門同人,又誰咎也?」:
象傳(小象)變「同人于門」為「出門同人」,證明初九爻的「同人于門」,是同人於門外,不是同人於門內。這個「出」的詮釋很要緊,如果是門內而不是門外,那就是「咎」,而不是同人的精神了。走出門外去同人,所同者開闊廣大,所同者無偏無私,這樣的同人,又有誰會咎它呢?從初九爻可以領會同人的第一課,首先要打破門戶之見,要同於志同道合的人,不能同於黨同營私的利益團體
。
同人初九爻的意思是說:離開家出門奮鬥,不背感情的包袱,四海之內皆我所同,不在一家一宗一族,這樣的同人,對初九的環境與態度而言,是不會有過失的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出門就能無私無我,同其所該同,這位同人的第一人,又有誰會說它錯呢?
六二:同人于宗,吝。
象曰:同人于宗,吝道也。
二、釋六二
「同人于宗,吝」:
六二爻變,六爻都是陽,有「同宗」之象。
「宗」,王弼作「宗主」說,孔穎達作「宗族」解,程傳作「宗黨」說,大抵不外宗族之義,說的都是同宗之人。
六二應九五是正應,依易之通例,一般而言都是吉利之辭,但是卦時決定卦位,假使六二只是應九五而不應其他諸陽,就和同人卦的與人和同相悖。就文王八卦次序而言,中女與中男正應,完全是私情,所以六二、九五相應與,是溺於私,一旦溺於私,就非公不明了。各私其情,各同其宗,於同人言,雖非凶道,亦不免落入吝道器量狹小之譏。
同人所貴在同人于野,才有大公無私之德。宗族家族之親,人倫親情五千年,藩籬已固。想要以建民國,以進大同,就要打破同人于宗之吝;才有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的升平氣象;也才有「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」的公天下,這才是同人想要達到的大同境界。
「同人于宗,吝道也」:
同人卦卦辭同人于野的亨通,憑藉的是六二中正而應乾,是大同之義。天無私覆,地無私載,是天地之公;聖人無私無我,博施濟眾,是人間之公。全卦寓義深遠,以大同於人為尚。可是同人的六二,陰欲同乎陽,所私在一人一家一族的情誼,所同莫非宗族之內,有偏阿之私,所以是可羞的器窄量狹之道。此爻強調六二想同人于野,要先打破宗族觀念,不能搞小圈圈,才是同人之道。
同人六二爻的意思是說:六二只和九五相應,就是只和同宗同族相應,所同不廣,囿於私情,這有器量狹隘的瑕疵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同人有限,只知和宗族同心同德,不能同人於遠,這是器量狹小的毛病。
九三: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,三歲不興。
象曰:伏戎于莽,敵剛也;三歲不興,安行也?
三、釋九三
「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,三歲不興。」:
離錯為坎,坎為隱伏,中爻有「伏」之象;中爻下互為巽,巽為入,亦「伏」之象;下卦為離,離為戈兵,有「戎」之象;中爻下巽,巽為陰木,有「莽」(草)之象。
中爻下巽為股,爻變為震,震為足,股足齊動,有「升」之象。巽又為高,
,有「高」之象;爻變,中爻下互為艮,艮為山,有「陵」之象,合起來有「高陵」之象。伏羲八卦方位,離居三,有「三」之象。
同人五陽都想和六二和同。九三處下卦之極,過剛而不中,上九亦陽剛,九三上無所應;九三居六二之上,以剛乘柔,欲同於六二,亟思親比,然而二與五正應,沒有捨遠應趨近比的道理,故不得與六二和同。三過剛躁急,以其近於六二,恃其有利的環境,思親比和同,欲奪而同之。
「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」都是比喻之辭。對五而言,三在五之下,所以說「伏」;對二來說,三在二之上,所以說「升」。然而沒有和同的正當性,故不敢顯明發動以求之,九三有乖爭之心,復恐九五之見攻,所以以伏藏兵戎於林莽之中設喻。升其高陵以窺行動,則是對六二說的,同樣是比喻。
九三有心同於六二,於義理言,六二非九三正應,其理不直;以情勢說,九五陽剛中正,且居至尊之位,有不可敵之勢。所以伏敵三年之久,不敢冒然行事,終於不發難以強奪之。
「伏戎于莽,敵剛也;三歲不興,安行也?」:
九五中正,與六二相應與,使三不得與二和同,就三而言,九五有「敵剛」
之象。
九三所敵的九五,陽剛中正,又居尊位,所以說敵剛。作象者恐後人誤以為爻辭「伏戎于莽」,是在敵攻六二,故曰「敵剛」。過剛不中而敵乾,可見九三志在乖爭,不具同人之德。
九三有爭奪之心,無乖違之勢,度德量力不可和同,三年無成,何可行之?
同人九三爻的意思是說:九三與上九無應,想要同人,近比於六二,九五又與六二相應與,有乖爭的念頭,想要奪取九五所應的六二。但是過剛失中無應,不敢強取豪奪,理不直,義不勝,所以敵對九五如「伏戎于莽」,覬覦六二如「升其高陵」,但是衡量形勢難以和同,決不可行,所以遲至三年,仍然一直不敢發動這場爭奪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「伏戎于莽」,是指和剛強的九五敵對。「三年不興」,是指怎麼可以冒然行事?
九四:乘其墉,弗克攻,吉。
象曰:乘其墉,義弗克也;其吉,則困而反則也。
四、釋九四
「乘其墉,弗克攻,吉」:
墉,高牆。下卦離中虛,外圍,有「墉」之象。九四在九三之上,故有「乘墉」之象。九四不中不正,以剛居柔,阻隔九五與六二的正應,自反理勢不逮,
故有「弗克攻」之象。
同人各爻都想與六二和同,九四亦然,初九無應,但是有過剛的九三居於六二與九四之中,墉指九三說,九三就如一座高牆阻隔其中,使九四不得近六二。四在三之上,同為陽爻,上為乘,下為承,所以說:「乘其墉」。九三、九四皆有乖爭之情,故不言同人;九四惡九三的親比六二,所以有陵下之志。
九四以剛居柔位,雖有攻奪之剛,也有用柔之智。九四雖乘逼九三思與六二和同,但是想到上有與六二相應與的九五,九五陽剛中正,又居尊位,自反有不能攻的道義在;自反而不縮,雖褐寬博,吾不惴焉?此其知進退而得吉的原因。
「乘其墉,義弗克也;其吉,則困而反則也。」:
九四在九五與九三之間,九三和九五陽居陽位,得位,故有「困」之象。
九四乘九三之上想攻奪六二,然爭取與九五相應之六二的和同,在道義上是說不過去的。九四的不能攻,非不能也,自反其不可也,不是力不足,是義不足
。所以說「義弗克也」。同人六爻唯此爻得吉,就是在表彰九四處困窮而能返守做人法則的反省力,同時能秉持天賦良善的常性。
在大易六十四卦中,凡困窮能自反者,多吉。如「訟卦」的九二:「不克訟,歸而逋,其邑人三百戶无眚。」无眚,无咎之意;反之,則凶。如「復卦」的上六:「迷復,凶。」迷而不知復,所以凶。知困,就是能返於正道。
同人九四爻的意思是說:九四乘著九三的城牆去爭奪六二之同,能夠知所進退,迷途知返,改變初衷,不去爭奪不該得的六二,這是吉利的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乘著九三的高牆去強爭六二的和同,自我省察,在道義上是不能這樣做的。最後能取得吉利,是在迷惑的關鍵時刻能不妄求,返回到正當的法則之中。
九五:同人先號咷而後笑,大師克相遇。
象曰:同人之先,以中直也;大師相遇,言相克也。
五、釋九五
「同人先號咷而後笑,大師克相遇。」:
本爻變,上卦離錯坎為憂,有「號咷」之象。爻變,中爻三、四、五上互為兌,有「笑」之象。九五與六二相應,為九三、九四所阻隔,終得和同,所以有「先號咷而後笑」之象。
陽為大,陰為小,乾為陽,有「大」之象。爻變,離為戈兵,有「師」之象。本卦錯為師,也有「師」之象。
九五與六二相應與,但是被九三與九四的陽爻所阻隔,甚者九三、九四與九五爭和同於六二,讓相應與的二五受到阻隔不能相遇,九五以至尊之位,陽剛中正,且不得正應的六二,所以先號咷大哭。
居於尊位而欲交於下,處乎下位而欲獲乎上,當中必多嫉害阻撓者。繫辭上傳第八章對於同人卦有這樣的提點:「同人先號咷而後笑。子曰:『君子之道,或出或處,或默或語,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,同心之言,其臭如蘭。』」九五以陽剛中正,六二以柔順中正,有和同之志,卒結同心,其臭如蘭,其利斷金,因為相和相同,所以就「後笑」了。
在同人的環境,為什麼還會有兵燹之事呢?因為九五一開始不能與六二相遇
,既有九三伏戎於莽,升其高陵以為害;又有九四乘其墉欲取六二。九三、九四這些都有乖爭攻奪的意圖與實力,所以同人的事業,也有非用大師不能除和同之害的時候,害除了,二五才能相遇,完成和同之業。
「同人之先,以中直也;大師相遇,言相克也。」:
九五陽剛中正,有「中直」之象。
同人之先,是「同人先號咷而後笑」的省文。「中直」猶「中正」,取「直」以代「正」,只為了與「克」協韻。所以「同人之先,以中直也」,先哭後笑,是因為一為陽剛中正,一為柔順中正,有完美的組合,是和同的最佳拍檔。
「大師」出自於九五,「相遇」指遇六二,「相克」指克勝九三、九四。「大師相遇,言相克也」,九五與六二最後能相遇,是正義之師勝利之功。九五的非用大師不能勝,可以窺得九三、九四此二陽的頑強如敵。九五在實現與六二和同的理想之前,要先掃除障礙,可見同人這條路並不是想像中那麼順利。聖人完成天下平的藍圖之前,除天下之患與通天下之志是基本的功課。同人如果那麼容易,大同世界就不會那麼難了。
同人九五爻的意思是說:九五居於至尊之位,一心想要和同於人,來實現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。但是大同的路上,不斷的會有爭奪的事件發生,讓領袖群倫的領導者經常憂心忡忡、號咷大哭。最後還是運用必要的手段掃除障礙,以正義之師剷除同而不和、結黨營私的自利團體,最後才能完美和同,締造太平世界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「同人先號咷而後笑」,是因為九五居於尊位,有陽剛中正的德性。九五能和同於六二,是因為指揮正義大軍,戰勝不正當爭奪六二以私求和同的九三、九四。才能和完美的組合「六二」順利相遇,共造大同之業。
上九:同人于郊,无悔。
象曰:同人于郊,志未得也。
六、釋上九
「同人于郊,无悔。」:
上卦乾錯為坤,坤為地,有「郊」之象。上九在卦的外沿,亦有「郊」之象。
同人卦卦辭:「同人于野,亨。」上九:「同人于郊,无悔。」一個同於「野」
、一個同於「郊」,都在城邑之外,也都象徵曠遠之地。但是,卻有不同的結果
。原因是同人卦的全體大用,在大同世界。整卦來說,六二中正又有所應的上卦乾陽,所以能決大難,能和能同,所以「同人于野」所取曠遠之地,有大同之功。上九「同人于郊」,亦取曠遠之地,但是應爻為九三,同樣是陽爻,所以下無所應,找不到和同的對象,所以沒有具體的作為。
同人一陰五陽之卦,眾陽都想求同於二,上九也有意和同於它。可惜,六二與九五相應與,九三、九四或伏兵、或乘墉,都有乖爭六二的心,形勢條件都比上九好。上九又在九五之外,所期盼和同的對象被三陽阻絕,有同人的胸襟與遠見,最後同人之志,終不可得。
上九陽居陰位,有主動求同的動力,見勢不可為,也能知所進退,守柔而不躁動。所以,雖然無人可同,但有同人之心,最後亦無所悔。
「同人于郊,志未得也。」:
上九與九三無應,有「志未得」之象。
上九陽剛失位,又居卦終,所以無人可同。同人的環境,九三無應無與,六二又為九三、九四、九五等三陽所隔絕,無人可同。因此,同人之終,求同無功
,無由通天下之志,君子只能布衣自處,隱於江湖了。
肆、『同人』之用
「同人卦」是大易的第十三卦,講的是人與社會的發展關係,如何與人和同,創造最美最和諧的人際關係。萬物皆備於我,才是同人于野的成就。春秋言「撥亂反正」,史遷強調「貶天子,退諸侯,討大夫」,目的都在譏家天下的亂制。禮記禮運篇的大同世,目標是「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」。從古聖先賢的思想家,到民國締造共和的政治家,「大同理想」一直都是有志之士想要實踐的藍圖。
公羊春秋譏「世卿,非禮也」,所標榜的是以民為本的永恆價值。春秋肯定「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」,大易乾卦文言傳:「乾元用九,見群龍无首,吉」,也是抱持同樣的思考。在這樣的基礎上談同人卦,大同理想才有實質的價值。春秋以魯當新王,為天下化首;同人的君子,欲通天下之志,要從正己開始。「人皆可為堯舜」,貴在自我實現。王者不能自正,何以正人倫?何以通德類情?君子所以能風行草偃者,蓋君子自正也。同人不是伸伸手、作作勢、敞開胸懷,就能得到認同。只有大居正,才能大一統。子帥以正,然後天下可正。蒙以養正,所以為聖功;頤卦養正,不過養賢德。這都說明了「養正」的內在價值。讀書貴乎明理,只有養正才能明理,「養正明理」正是同人的入手處。
同人與大有相綜,有親才能容眾。同人的卦體,上為乾,乾為天,天德在「公」;
下為離,離為火,火德在「明」。以公而明,公而無私,明而無私,非止於至善的大人,孰能為「正」?「同人于野」是同人卦的總目標,要有大公無私之德,所同才能「同人于野」,所容才能「包容萬方」。所以,同人于野所備具的無所不包、無所不容的「容」德,是同人卦不斷壯大的力量。同其心不同其迹,同其大不異其小,才是同人的包容之道。春秋精神─「因其國而容天下」,孫逸仙精神─「以建民國,以進大同」,都是同人的真價值。
同人的第一聲號角,其利就在君子貞,大者能正,正者能容,還要有一群「人」才能涉大川。不與人同,不同於人,何以造大同之境?近悅遠來之道,由內而外
,自近而遠,非一朝一夕可得。兼蓄並包有容乃大的三部曲─第一步:「內其國而外諸侯」;第二步:「內諸夏而外夷狄」;第三步到達:「夷狄進至於爵,天下遠近大小若一。」就是「同人于野」,無遠弗屆,王者無外的亨通境域了。
同人于野,同於曠遠之地,進一步說也是同於曠遠的野人(人民)。論語先進篇:「先進於禮樂,野人也;後進於禮樂,君子也,如有所用,則吾從先進。」
野人,代表有文化的黎民百姓。再換個角度來概括思維─班固《漢書‧藝文志》:「仲尼有言:『禮失求諸野』」,同人要同人于野,除了強調普遍性的原則之外,還有正面強調遺佚在野的價值性。《左傳》魯昭公十七年,孔夫子也曾經感慨地說:「天子失官,學在四夷」,「野」,自有它的價值在。
同人的大象,示吾人在同人之路上,要做好「類族辨物」,在求同的事業中先要做好分辨異同。繫辭上傳第十一章:「聖人以通天下之志,以定天下之業。」
又說:「夫易,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。唯深也,故能通天下之志;唯幾也,故能成天下之務。」君子能通天下之志,除了正己之外,還要有類辨的功夫,只有這種「極深研幾」的智慧,才能真正做好類族辨物,也才能通天下之志,成天下之務。
繫辭下傳第二章言包犧氏始作八卦的目的,就是:「以通神明之德,以類萬物之情。」所以思臻大同之境,要通天下之志,具體的策略就是以德類族,以智辨物。類萬物之情(實情),才能通天下之志。時空不同,民情不同,回回不吃豕,朝鮮大啖犬。民族各有禁忌,也各有圖騰,入境問俗,就是「類」的功夫;聖賢君子、卿士庶民,各有特質,優劣得所,就是「辨」的價值。小處無法盡同,就要存異,尊重不同的風俗民情與個別差異。知其異,求其同,才找得到通天下之志的一扇窗。知異,從類情而來,類物之情而後知天下之所需。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。乾卦文言傳也說:「本乎天者親上,本乎地者親下,則各從其類也。」物各從其類,族群人情在其中,類族辨物的異同,觸類旁通,然後可以同人。
在同人的過程中,對象有君子朋,有小人朋。可以求同不可以茍同,求志同不求慾同,志同合道,慾同合污。所以,在大同之前要中正而同,不能茍且求同
。同人在本心的同,人性的同,不在名利富貴的同;可以大同小異,從小異中追求大同,大同中又保有小異,這是同人的善緣廣結之道。同人要主動,四面八方接納你;同人無貴賤,半點私情不由我。上下同心,無私無我;遠近同親,無厚無薄。一體同人,可以決難;兩人同心,可以斷金。聖人除天下之患,所憑藉的就是同心同德的同人。
王者無外,同人于野也無外,王者所念茲在茲的就是:「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?」所同者人,遠近若一,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不為己,不藏於己。同人于野者,同人之極者也。同人于宗,所同有限;獨厚其宗,獨愛其族,是小康社會的獨親其親,獨子其子。比而不周,所同者小,以其溺於私也。同人之苦
,在同其所私;同人之難,在同其所情,故以爭泯同。
宗族人情三百世,家閥世系三千年。軍有軍閥,學有學閥,政有政閥,各行所同,莫非各業;整合和同難乎大,或利益糾纏,或包藏慾情,或富貴爭逐。同人以寡故利少,同人以眾故利多;同其大者利大,同其小者利小。以美利利天下蒼生,才是大利;以同心同天下人民,才是大同。雨露均霑,大同之功;密雲不施,小同之蔽。
九三伏戎于莽敵剛,九四乘墉心存染指,再再顯示同人的志業十分不易。看人間故事,名利富貴,不外人爵人祿,但人人得而逐之;仁義禮智,總是天爵天祿,惟眾生忽而略之。大同成小同,同在嗜慾;小異成大異,異在殉私。
九五下應六二,尚且先號哭而後破涕為笑,先難後穫,多麼不易。如果沒有一點人性中正的追求,二人同心都是奢求,戒之深矣!至於上九同人于郊,無人可同,無時可同,無勢可同。惟有沉潛養志,以俟後聖。困於陳蔡,孔夫子微言作春秋;朝代鼎革,黃梨洲明夷以待訪。退藏含章,知節守身的有志之士,求同雖未竟其功,然而也無悔無咎。上九同人既難,自同其心算是最後一座燈塔,
只要塔在,光輝就在;只要人在,理想就在。同人若不可求,守其身,堅其節,以待人同。這是上九最後的掌聲,同人─自己給自己拍拍手。
參 考 書 目
《周易註》 三國魏 王 弼 世界書局
《周易正義》 唐 孔穎達 中華書局
《周易集解》 唐 李鼎祚 商務印書館
《易程傳》 宋 程 頤 學生書局
《誠齋易傳》 宋 楊萬里 三才書局
《周易本義》 宋 朱 熹 文化圖書公司
《易經來註圖解》 明 來知德 夏學社
《易例》 清 惠 棟 藝文印書館
《船山易傳》 清 王夫之 夏學社
《說文解字注》 清 段玉裁 蘭臺書局
《周易荀氏九家義》 清 張惠言 藝文印書館
《杭辛齋易學》 民國 杭辛齋 夏學社
易經筆記 民國 毓老師 奉元書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