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

大塊齋讀易筆記──說『泰』

大塊齋讀易筆記—說『泰』
林明進 國文科教師
摘 要
泰卦,是大易的第十一卦。為卦,乾下坤上,天在下,地在上,原來應在上的乾來於內,原來應在下的坤往於外,這是自然宇宙間天地交而萬物通的現象。就人事來講,是上下相交而志同道合的道理。君子居於廟堂之內,有剛健之德,庶民處於江湖之外,有和順之義。君子之朋,齊聚於內,顯志於天下;小人之朋,散分於外,優劣得其所哉!君子之道日增日長,小人之道日損日消。
泰之為泰,是天地的「氣」交通無間,也象徵人間的「情」交通無礙。天地否,閉塞不通,地天泰,通達順暢,示吾人相反所以相成,自然界相反對立的兩種東西產生交通的現象,這是普遍的存在,這種相反而相成,矛盾而統一的事實,也正是萬物生生變化的主要原動力。泰卦的財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,都是從天地上下易位,陰陽相交出發的。
泰卦六個爻,主要在談人生的通泰之道。初九居泰之初,剛正的君子有志同之人——九二九三相引,又有道合的人——六四相應。九二是泰卦之主,要包容萬方,要果敢剛毅,要不遺遠賢,要無偏無私。九三處下卦之窮,有物極必反之戒,惟誠信事主,福祿永泰。六四謙沖求合,虛心交泰,群陰偕往,翩翩然下。六五屈尊以從九二之賢,才是通泰受福之道。上六泰極否來,盈不可長持,泰不可長保。
泰的環境,有客觀的規律,有主觀的修為,三陽開泰並非就能無往不利,無入而不自得。天地的陰陽生成,人間的消長損益,都在「反」中變變化化。泰極必反,相反相生,對於我們多變化的人生,有著深刻的啟示。



關鍵字: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;財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;无平不陂,无往不復;城復於隍,勿用師

目 錄
壹、前言
五、釋六五
貳、說『卦辭』
六、釋上六
一、釋卦辭
肆、『泰』之用
二、釋彖辭
一、泰極否來 否極泰來
三、釋象傳(大象)
二、相反相成 裁成輔相
參、說『爻辭』
三、拔茅以彙 翩翩以鄰
一、釋初九
四、包荒用馮河 朋亡不遐遺
二、釋九二
五、平陂往復 城復于隍
三、釋九三
四、釋六四
參考書目

壹、前 言
《史記》〈孔子世家〉:「眼如望羊。」裴駰集解:「王肅曰:望羊,望羊視也。」《釋名》〈釋姿容〉:「望羊,羊,陽也。言陽氣在上,舉頭高,似若望之然也。」疏證:「古羊、陽字通。」
每逢羊年,到處都可以看到「三陽開泰」、「吉祥如意」的新年賀詞,表示好運即將到來。畫家常畫三隻羊,取其諧音象徵三「陽」開泰,也有人直書三「羊」開泰。這種民俗的習慣,是從易經泰卦來的。按照京房十二辟卦(意指君王之卦)與二十四節氣的說法,泰卦屬正月之卦,命氣當值「立春」與「雨水」,是萬物亨通之始。
夏曆十月夜長晝短,陰盛陽衰,以坤卦做代表。冬至之後,夜漸短晝漸長,所以十一月以一陽復始的復卦做代表。十二月則是二陽生的臨卦,元月正是三陽開了泰卦。從夏曆十月坤卦的陰氣滿天以後,陰爻漸消,陽爻漸長,到了正月,已經累積三個陽爻,陰消陽長,冬去春來,是吉祥亨通的氣象,此時即是二十四節氣的立春,又逢新年,正月民間就順理成章以「三陽開泰」來賀新年祈福了。《禮記》〈月令〉篇:「孟春之月……天氣下降,地氣上騰,天地和同,草木萌動……,犧牲毋用牝,禁止伐木,毋覆巢,毋殺孩蟲、胎、夭、飛鳥,不可以稱兵,稱兵必天殃。兵戎不起,不可從我起。」由此可見正月三陽開泰,逢泰卦必亨通。
《說文》云:「羊,祥也。」因此,漢代留下的文字中,「大吉祥」就寫做大吉羊。對中國人而言,我們的老祖宗就一直把羊當成吉祥的寶貝。以羊為部首的文字中,也可以看出羊的一般形象,如「美」,從羊大,以潔白肥大的羊為美。如「善」,代表羊的個性溫馴。如「群」,代表羊是十分合群的動物。在《詩經》〈召南〉有〈羔羊〉篇,以「羔羊」作象徵,贊頌士大夫的忠於職守,進退有度。所以,後世多以羔羊之義、羔羊之節來讚美當官而有分寸的人。所謂「羔以跪乳」,指小山羊跪地以吸母乳,被用以比喻孝順感恩。《公羊傳》莊公二四年注:「羔取其執之不鳴,殺之不號,乳必跪而受之,類死義知禮者也。」總括來看,羊在文化意義上,涵蓋了「忠、孝、節、義」等美德。
雖然,羊多以「柔順」的形象,出現在大家的認知之中。司馬遷在《史記》〈項羽本紀〉中,就用「狠」字來凸顯羊的性格:「因下令軍中曰:猛如虎,很(狠)如羊,貪如狼,彊不可使者,皆斬之。」以「猛如虎,很(狠)如羊,貪如狼」描述項羽,「羊狠狼貪」就成了常用語,韓愈的鄆州溪堂詩:「孰為邦蟊,節根之螟;羊狠狼貪,以口覆城。」就是這麼用的。《莊子》〈漁父〉對「狠」字的定義:「見過不更,聞諫愈甚謂之狠。」可以讓你重新思維羊的性情,牧羊人都知道,羊的狠勁兒是難以想像的,據說,羊與羊在角觝糾纏時,是一點也不留情的,一定讓敵方腸穿肚破,才肯罷休。
歷史上的大事,如暴秦覆亡、王莽被殺、諸葛亮作出師表、武則天掌權、唐朝的安史之亂、北宋滅亡、馬關條約的簽訂、五四運動的興起,都是羊年發生;曹操、陳子昂、元稹、賈島、杜牧、歐陽脩、曾鞏、司馬光,甚至慈禧太后都是羊年出生。三陽(羊)開泰也好,吉祥如意也罷,這些吉利話、祝福語,都是人生不能免俗的應酬文化,羊不羊,不怎麼有關係,想要開啟新運或持盈保泰,恐怕要善用智慧,在人生的旅途上才能「泰」然自若。
大易六十四卦,緊接著履卦之後的是第十一卦的泰卦。序卦說:「履而泰,然後安,故受之以泰。泰者,通也。」作易者把泰卦安排在履卦之後,有一定的道理。履卦是講人立身社會的準則,強調道德實踐,依禮行事。履道不外乎行禮,講究知行合一,履天下之至險,然後臻乎通泰。也就是說君臨天下之人,能推誠於世,上下自然感而志通。「乾」「坤」開天闢地,為自然妙化之始;「屯」,說萬物的生育;「蒙」以養正;有生有養就有「需」求;飲食生存就有爭「訟」;訟之大者是興「師」;上下親「比」可以共存共榮,「小畜」生聚畜積,漸寖以成;「履」以辨治,動容周旋莫不中節。經過層層奮鬥,才以三陽開啟泰卦,這是作易者期待中的太平世。
乾卦文言傳云:「君子體仁足以長人,嘉會足以合禮。」繫辭上傳第八章:「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,而觀其會通,以行其典禮。」從「嘉會」「合禮」「會通」「典禮」,可知通泰與履禮的關係。學易的目的,大要有三:其一——「以通神明之德,以類萬物之情。」(繫辭下傳第二章);其二——「知周乎萬物,而道濟天下。」(繫辭上傳第四章);其三——「財(裁)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。」(泰卦大象象辭)。泰卦可以說是作易者心目中最理想的時代,從大自然的天地交泰,天下的令主體會出財成天地、輔相萬物,以左右民,才是真正的極治。這種到達《中庸》所謂參贊天地之化育的天人合一境界,也正是易乾文言的大人境界。
《說文》云:「泰,滑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字從廾水,水在手中下溜甚利也。」滑則暢通無阻,「水在手中下溜甚利」,更說明了通達的周遍性。序卦云:「泰者,通也。」地天為泰,在自然界中,天地相交,萬物滋生,和暢順遂,這就是泰,這就是通。繫辭下傳第二章:「易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。是以自天祐之,吉無不利。」所以,泰之所以為泰,是因為天地相交亨通,故可以泰,可以通,可以久。
天是陽氣,地是陰氣,陽氣上升,陰氣下沉,如果乾陽在上,則上升之氣恆上,坤陰在下,則下沉之氣恆下,陰陽不交,就永遠無法生養萬物,成就妙化萬物之功了。表面上看,天地究竟一上一下,天地實際不能相交。天雖然在上,但是天之垂象都是向下的,地雖然在下,但是地的生物都欣然向上。所以,古人主張天地之交是以氣不以形,所謂天地之交,是指陰陽之交。陰陽是對立又和諧,相反而相成的。天地相交,陰陽二氣相通。泰卦乾下坤上,陽下坤上,天在下地在上;清而輕的陽氣在下,濁而重的陰氣在上,在上的陰氣會往下降,在下的陽氣會往上升,一降一升,陰陽必然相交。雜卦云:「否泰,反其類也。」否,閉塞不通;泰,通達順遂。事類相反,一消一長,意義特別深刻。以人事論,君自為君,臣自為臣,則上下不交,離心離德;上禮賢下士,下鞠躬盡瘁,君臣相得益彰,志同道合,此人事之泰。《莊子》〈天運〉篇:「易以道陰陽。」一陰一陽之謂道,《易經》是以陰陽自然之運,歸結出自然之常,以為君子法。《論語》:「唯天為大,唯堯則之。」既主張自然之常的偉大,也表明儒家做人處事的方向。原始儒家在人間世的規律,是從自然界的規律,學習而得,領會而生。法自然,是履道坦坦、上下交泰的出路。

貳、說『卦辭』

泰,小往大來,吉亨。
一、釋卦辭
「泰」:
泰卦,乾下坤上,乾為天,坤為地,叫做地天泰。原來居上的陽氣下降,原來居下的陰氣上升,陰陽相交合德,水乳交融成泰。除了序卦外,《釋文》引鄭玄亦云:「泰,通也。」否與泰,反其類者也。否,陰陽閉塞不通;泰,陰陽交通無阻。通與不通,正是泰否的相反寫照。否泰既相綜又相錯,在泰極否來,否極泰來之間, 宜用心深細,才可亨可通,可大可久。
《尚書》箕子所獻〈洪範〉以治天下,所謂「彝倫攸敘」,是王者用倫常大法來建立秩序,以安天下黎民。「彝倫攸敘」,所標榜的要義,在上下有常,尊卑有序,不奪不亂,這是靜的關係;《易經》講的「上下无常,剛柔相易,不可為典要,唯變所適」,它講的是動的作用。乾之上六,所以亢龍有悔,是因為「貴而无位,高而无民,賢人在下位而无輔,是以動而有悔也。」(繫辭上傳第九章)九五之尊的王者之道,一切以民意為依歸,必使下情上達,上意下通,上下易位然後貞。坤為眾,乾為君,君能居萬民之下,正所以禮賢下士,使民安於下。老子云:「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」老子所指這位充滿睿智的聖人,就是領袖群倫的王者。
聖人:「明於天之道,而察於民之故。」(繫辭上傳第十一章)以地天泰的自然之理,來為君臣上下關係定位。君為陽,臣為陰,如天地陰陽交通,君臣之間也以推誠相與為貴。天地交而萬物通,上下交而眾志同,這才是大人的裁成天地之心,輔助萬物之志,這才是真正的吉利通泰之道。

「小往大來,吉亨」:
易例陰為小,陽為大。向外為往,指三陰自內往外去;向內為來,指三陽自外往內來。乾在上在外,坤在下在內,故有「小往大來」之象。陰陽上下相交,有「吉亨」之象。
正常來說,天在上,地在下,坤之三陰本來應居下卦,今往居於上,故曰小往;乾之三陽本來應居上卦,今來居於下,故曰大來。
就自然界的原理來說,下卦三陽之氣清而輕,其性往上騰升,上卦三陰之氣濁而重,其性往下降沉,陰陽交通合德,萬物得以遂其生長,這是自然天地之泰,生生之易,其要在此。
往人間上下關係看,大為君,小為臣。小往大來,在人事上的意義是,君臣志同道合,孔子答魯定公之問君臣使事之道,他說:「君使臣以禮,臣事君以忠。」(《論語》〈八佾〉篇)。君禮臣忠,這是人間上下之泰。聖人通天下之志,微旨於斯。
就天下人類社會看,陽為君子,陰為小人,乾陽代表君子來處於內,坤陰代表小人往處於外,君子得位於內,小人逸處於外,這是天下交泰。近悅遠來,不仁者遠矣,這是普天之下之泰。
從自然界的天地交泰,到人事上的君臣交泰,君子小人各安其位。言吉亨,則包括天人大小不同的亨泰了。
卦辭的意思是說:泰卦,下卦是三個陽爻,由上卦來居於內,上卦是三個陰爻,由下卦來居於外。陰氣上升,陽氣下降,小人遠離於外,君子器重於內。泰的環境是吉祥亨通的。


彖曰:泰,小往大來,吉亨。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。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內陽而外陰,內健而外順,內君子而外小人,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也。
二、釋彖傳
「泰,小往大來,吉亨。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。」:
小往大來,即陰往而陽來,詳見「釋卦辭」。
泰之為卦,乾在下,象徵天(陽)氣來於下,坤在上,象徵地(陰)氣往於上,這一來一往,上下互換,就體現陰陽之氣的交合,相反而相成,對立而和諧。《老子》第三十六章:「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。」陰陽異位而相交,天地交通以氣不以形,當乾道變化,陰陽合德,萬物順遂,就各正性命了,雲行雨施,品物流形,生機就無礙了。所以,天地交泰之後,萬物就能遂其通泰而生生不息了。

「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」:
於自然言,天地以「氣」交,遂成天地之泰;於人事言,上下以「心」交,乃成上下之泰。乾本在上,今在下;坤本在下,今在上,上下相交,象徵在上者能探求民隱,使上志下達;在下者能上體君心,使下情上通。「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卑高以陳,貴賤位矣。」(繫辭上傳第一章),上下、尊卑、貴賤等名分之定,在「尊重」不在「階級」,倫理之別在「互愛」不在「區分」。所以,形式上的尊卑、上下、貴賤,看似對立,能夠「上下易位然後貞」,精神上能以民為邦本,惟民聽是務,惟民視是悟,則和諧統一,而成上下之泰。聖人以通天下之志,故君臣志同道合,上下一心一德,憂樂若一志,天下為一人焉。

「內陽而外陰,內健而外順,內君子而外小人。」:
內卦三陽爻為乾,外卦三陰爻為坤,乾下坤上,陽來居內,陰往居外,故有「內陽外陰」之象。「乾,健也。坤,順也。」(說卦第五章),乾在內,有剛健之德,坤在內,有柔順之德,乾健在內,坤順在外,故有「內健而外順」之象。乾為君子,坤為小人,故有「內君子外小人」之象。
內陽外陰,內健外順,內君子外小人,此以內外釋大小。內卦三陽,行健不息,外卦三陰,厚德載物,外柔內剛,外圓內方,此健而順之德。以陽處內卦,是陽健君子在內,以陰處外卦,是陰順小人居外。君子處其內,以領袖群倫,各得其所,有親君子而遠小人,亦有重內輕外之意。

「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也。」:
乾為君子,其性向外奮鬥,故有「君子道長」之象。坤為小人,其性向內凝聚,故有「小人道消」之象。消長,猶增減也。
此以六爻的變化消長定否泰得失。陽爻增多,陰爻自然減少,反之,陰爻增多,陽爻就減少。於形勢言,君子多則小人少,小人多則君子少。陽卦在內,是君子得勢,陰卦在外,是小人失勢。君子道長,則成風化之功,小人道消,則民德歸厚矣。天下皆知近君子而遠小人,則天下通泰成風,世習焉有澆薄之理。
上下交泰,邪不能勝正,小人不能奪君子,君子信任於內,小人黜斥於外。君子道日長,小人道日消,漸陶冶,養聖功,醇乎其醇,泰乎其泰,所以,吉祥亨通。
彖傳的意思是說:泰卦卦辭說:「小往大來,吉亨」,這就是說天地之氣相交,萬物就能亨通暢達。上下能推誠相交,君臣之間就志同道合。泰的內卦是三個陽爻,外卦是三個陰爻。內卦有剛健的德行,外卦有柔順的德行。治平的大時代習於接納君子,排斥小人,就代表了君子的正氣一天天的發展,小人的邪氣一天天的消退。


象曰:天地交,泰。后以財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民。
三、釋象傳(大象)
「天地交,泰。」:
泰卦乾下坤上,乾為天,天本在上而來居於下;坤為地,地本在下而往居於上,此天地相交而能權變通泰。
天地上下易位,陰陽相交相通,萬物欣然暢茂,生機盎然,就是泰卦的整體現象。

「后以財成天地之道」:
乾為君,有「后」之象。
《爾雅》〈釋詁〉:「后,君也。」效法天地交泰,以裁成輔相天地,皆聖君之事,故稱「后」。
財,《釋文》:「財,裁也。」所以「財」有剪裁之意。李光地云:「凡天地之所有而人制用之者,謂之財成。」天地相交以妙化萬物,若經緯交織而成布帛,布帛未經剪裁,無以成衣裳,發揮絲麻的效用。聖人治天下,宜就自然宇宙造化之工作布帛,以國計民生作身體,量度其身,裁而衣之,以盡自然之用。《書經》〈皋陶謨〉:「無曠庶官,天工人其代之。」自然妙化萬物,聖人「開物成務,冒天下之道」(繫辭上傳第十一章)財成天地之道,舍天工人代而弗由,開物方能盡物之功。為天下計者,應善體天地交泰的權衡變通,以裁自然之衣,成天地之用。積極開發運用,就天地所生,裁之成之,發揮致用之功,如天地有寒有暑,有天下者因之治曆法,定四時。

「輔相天地之宜」:
輔,輔助。猶曾子曰:「君子以文會友,以友輔仁。」相:扶助。猶「師冕見,及階,子曰:『階也。』……固相師之道也。」(《論語》〈衛靈公〉篇)之「相」。李光地:「天地所未有而人興作之者,謂之輔相。……財成言其始,輔助言其成。」輔相天地之宜者,隨自然之所宜,而參贊扶助其不及,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,此自然之運。稻、麥、黍、菽、稷,因地勢,興土宜,此輔相之智慧。《淮南子》〈脩務訓〉:「夫地勢水東流,人必事焉,然後水潦得谷行,禾稼春生,人必加功焉,故五穀得遂長。」此之謂也。

「以左右民」:
中爻九三、六四、六五,上互為震,居東方之位;中爻九二、九三、六四,下互為兌,居西方之位,就南面為君而言,東西有「左右」之象。左者,佐也。右者,助也。
莊子以「內聖外王」四字概括儒家之學,聖人盡己盡人盡物,以參贊天地化育,莫非仁學之大用。乾文言云:「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,與日月合其明,與四時合其序,與鬼神合其吉凶。」最終的目的皆在造福人群。財之成之,是盡天地自然之用;輔之相之,是扶助萬物生養之宜。為萬世開太平,自以左右民始。
大象的意思是說:天地陰陽之氣交泰,萬物滋生不已,這叫做泰。聖人治天下,仰觀天象,以明四時——春夏秋冬,俯察地理,以定四方——東西南北。然後考察土地在不同地域不同季節之所宜,開發適合栽種的食物,扶助自然生長,供應民之所需,教民育之以時,用之有節,因土興宜,各任智力,以來幫助天下黎民,遠近富足有餘。

參、說『爻辭』

初九:拔茅茹,以其彙,征吉。
象曰:拔茅征吉,志在外也。
一、釋初九
「拔茅茹」:
中爻九二、九三、六四,下互為兌,錯艮,艮為手,有「拔」之象,初爻變,巽為陰木,有「茅」之象。下卦三陽相連,有「茹」之象。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茹,叚借為挐。」挐,音ㄖㄨˊ,《說文》:「挐,牽引也。」此指牽連不斷貌。茅茹茅草根相互牽連,比喻同類互相牽連。
泰卦的基本特性,在上下相交,所以,上三陰爻就要來居於下,下三陽就要往居於外。下三爻,三陽同體,初九為泰卦的開路先鋒,有帶頭往上奮鬥的意願。又本爻變,泰卦變為地風升卦,也有由下往上升的現象。
初九居下卦之始,陽居陽位,具陽剛之德,有上升的帶領作用,九二、九三也有志一同,就像拔除茅草一樣,茅草根生性牽連一起,拔一株茅草,連帶的其他茅草也自然牽連拔起,楊萬里《誠齋易傳》:「一茅拔,眾根隨。一賢舉,眾後歸。」初九鴻圖伊始,正當君子有為之時,要找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奮鬥,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,此之謂也。

「以其彙」:
下卦三陽相接,有「彙」之象。以,因也。彙,類也。
泰卦上三爻皆陰皆柔,下三爻皆陽皆剛,故初九與六四、九二與六五、九三與上六,皆相應與。以泰卦言,初九以剛爻上與六四的柔爻相交相和,有積極的奮鬥性。初九、九二、九三,乾之三陽同體,攜手向上發展,是以類相從,所以說:「以其彙」。處天地交泰之初,只有努力前進,才能開花結果,因有志同道合的朋友,不但自己前進,還要連帶九二、九三,一齊同行,團結創業。

「征吉」:
征,往也。指往前奮鬥。初九自內往外,上有六四正應,故吉。
初九的意思是說:初九具有陽剛之才,又有同類的知己,就好像拔茅草,因為茅草根相互牽連,拔一株連帶著也拔起其他的茅草。因為都是志同道合、賢德之士,所以,攜手往前打拚,是吉利的行為。

「象曰:拔茅征吉,志在外也。」:
初九與六四相應,有「志在外」之象。
泰之為通,在交與不交,初九與六四相交,所以奮然往前相應。乾之三陽同體,心同志同,「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」,何況是三陽同志,又有相應的六四作後盾,故曰拔茅征吉。
初九與六四正應,故曰:「志在外。」《誠齋易傳》云:「君子之志,在天下,不在一身,故曰志在外也。」是以從君子的廓然大志來擴充解釋。《論語》〈顏淵〉篇:「舜有天下,選於眾,舉皋陶,不仁者遠矣。湯有天下,選於眾,舉伊尹,不仁者遠矣。」不仁者遠矣,眾賢乃至,同類相求,同氣相應,一起相聚前進,所以行其志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初九有陽剛之才,又有講道義的同志,像拔茅草一樣,只要拔一株,就會牽連帶動其他人,一起往前奮鬥,君子之朋只要攜手前進,一定是吉利可為。陽剛的初九,外有柔順的六四相應,所以,立志向外發展。


九二:包荒,用馮河,不遐遺,朋亡,得尚于中行。
象曰:包荒,得尚于中行,以光大也。
二、釋九二
「包荒」:
初九為茅,有「荒」之象。九二在初爻之外以包初,有「包」之象。包,容也。荒,《說文》:「荒,本亦作巟。」段注:「引申為廣大之稱。周頌:『天作為高,大王荒之。』傳曰:『荒,大也。』凡此等皆叚荒為巟也。荒,蕪也。荒行而荒廢也。」包荒者,包容廣大之義。
九二爻以陽剛居下卦之中,上應柔順中正之君。君臣同德,六五以柔中的明君,專任九二剛中的賢臣,所以九二雖居臣位,卻為本卦之主,正是彖傳所謂:「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」所以,治泰之道,以九二為主。其餘諸爻都仰賴九二的調和。此爻包容廣大,泰卦乾為天,坤為地,天在地下,是天包容了地,其包容可謂至大,有容乃大,至虛為先。
當泰之時,九二體健居中而用乎泰,六五委天下於九二,九二如何平天下?主要看九二如何作為?《誠齋易傳》云九二致泰之道:「其綱一,其目三。」「綱一」,指的就是「包荒」。

「用馮河,不遐遺,朋亡。」:
中爻九二、九三、六四,下互為兌,兌為澤;又本爻變,下互為坎,坎為水。中爻九三、六四、六五,上互為震,震為足。震足在兌澤(或坎水)之上,故有「馮河」之象。用,因也。馮河,徒步渡河。猶暴虎馮河的「馮河」。
九二和六五相隔,有「遐」之象,二有「馮河」之勇,隔九三、六四之爻,以就六五之君,有「不遐遺」之象。遐,遠也。遺,棄也。
下卦乾之三陽同體,有「朋」之象,九二和六五相應與,喪初九、九三之朋,有「朋亡」之象。朋亡,喪其朋類也。
九二為泰卦之主,處泰之道,合起來看,有一綱三目,分開而言則有四德。只有包荒,大度能容,容得下人所不能容,才叫含弘光大,包容無邊。在天地交泰之時,主事者有包荒八方之心,才能遂包荒天下之志。
有容天下之德,仍要有膽識,有智慧,有決心。「用馮河」,下卦為乾,乾健利涉大川,二為陰柔之位,非馮河之勇,剛決果斷,不足以濟事,此言九二之勇。「不遐遺」,不遺遐的倒裝句,不遺棄遐遠的賢者。九二大公無私,識人用人不以親疏為厚薄,苟有可用之人,雖遠不棄,不使遺逸在野。「君子之於天下,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與比。」(《論語》〈里仁〉篇)此九二之義。「朋亡」,不結朋黨,不營私之謂也。時之既泰,則不免習於安逸,耽於友朋酒樂之中。絕其昵習,不偏不阿,不牽於人情,斯可明可大,可通可久。禁奢侈,則敢害於近戚;限田產,則敢妨於貴家。不牽於朋比,不附於偏黨,此九二之公也。

「得尚于中行。」:
九二和六五正應,有「尚」之象;九二正應的六五,居上卦之中,有「中行」之象。尚,配合。中行,指具有中道之行的人。
九二以剛中居下,六五柔中居上,二五相應,為泰卦之主,具有中行之德,能配合六五中行之君,真正做到「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,曲成萬物而不遺。」(繫辭上傳第四章)
九二爻的意思是說:九二這一爻有包容萬物的德性,又能具有如渡河之勇的果斷能力,能禮賢下士,不遺棄遠方的賢達之人,不親昵近戚朋類之人。凡事大量能容,大公無私,能守中庸之道,往上配合六五柔順中正的德性。

「象曰:包荒,得尚于中行,以光大也。」:
本爻變,下卦為離,有「光」之象。下卦為乾,有「大」之象。「包荒」是九二中行之德中的首務,能「包荒」,才能做到「用馮河」、「不遐遺」、「朋亡」等三種具體的德性,所以,特別概舉「包荒」,不及其餘,其他德性,實包含其中。來註云:「曰包荒,兼下三句而言也,孔子小象,多是如此。」含弘包荒,有容乃大。有果決之勇、不遺遠士,不親近昵,以中道之臣而上合中行之君,豈不光明正大?
小象的意思是說:經略天下,能具有包容廣大等四種德性,就是行中道的賢臣,往上自然能配合中行之君。這是九二具有陽剛又有柔中之德,光明正大,大行泰道於天下。


九三:无平不陂,无往不復,艱貞无咎。勿恤其孚,于食有福。
象曰:无往不復,天地際也。
三、釋九三
「无平不陂,无往不復。」:
中爻九二、九三、六四,下互為兌,兌為澤,錯成艮,艮為山,地有山有澤,有「无平不陂」之象。下卦為乾,乾為天,初九、九二、九三,皆為陽爻,表示陽氣上升。上卦為坤,坤為地,六四、六五、上六,皆為陰爻,表示陰氣下降。九三當上下之際,象徵陽氣上往,陰氣下降,有「无往不復」之象。陂,讀作ㄆㄧˊ時,《說文》:「陂,阪也。」阪,山坡。若讀ㄅㄧˋ時,《廣韻》:「陂,傾也。」傾斜不正。前者為本義,後者為引申義。
九三居下乾三陽之上,上坤三陰之下,正處內外卦過渡之間,當泰之極致,泰來否極之時。泰之下卦至乎極,物極必反,正如平地之極必為斜坡,平坦到了盡頭,自然就會走向傾斜,所以說:「无平不陂。」這是客觀的規律。花開花謝,日出日落,春去秋來,未有往而不返者,九三處三陽最盛最極的轉捩點,三陰當復返於下卦,這是天理之必然,所以說:「无往不復。」「往」指泰卦三陽由下往乎上,成為否的上卦,「復」指泰的三陰,由上來於下,回復否的下卦,天地各復其位,泰極反否,否極反泰,此天之理也,亦物之理也。

「艱貞无咎」:
三爻陽剛不中,有「艱」之象。陽居陽位,有「貞」之象。泰之九三,處上下卦交接之際,猶乾之九三:「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,厲无咎」有「艱貞无咎」之象。
有往就有來,此自然之理,承平日久,安逸日生,國無外患國恆亡。然「泰」非不可保全,思持盈保泰,必須「泰而不驕」,履霜堅冰,居安思危,不致稍有懈怠,必艱貞守正,才能常保其泰。於人事言,謹守本分,不敢邪僻,問心無愧,不敢般樂,這才是處泰之道。
九三雖處憂虞之地,但陽居陽位,以正自守,臨節不變其操,臨難不改其色,路遙知馬力,板蕩識忠貞,故雖處境艱難,最後得以无咎。

「勿恤其孚,于食有福。」:
坎為憂,有「恤」之象。中實,有「孚」之象。九二、九三、六四,下互為兌,兌為口,有「食」之象。恤,憂也。孚,誠也。食,食祿。福,福祉。
平者必陂,往者必復。三陽在上,總有升時,三陰在下,早晚下降。九三上有相應的上六,三上相交,誠信篤厚,契合無間。「勿恤其孚」,言不用擔心別人懷疑自己的誠信。一個處艱難能守貞不變其節的人,是不會被人懷疑的,所以不用擔心別人憂虞不信。「于食有福」。食指食祿,福指福祉。九三本有「終日乾乾夕惕若」之憂,然誠信昭昭,受知於上六,能得其所求。九三、上六不但推心置腹,往依上六,食祿有得,所以雖處驚逢大革、變動不居的危局,卻能福祿永終。
九三爻的意思是說:九三面臨上下卦巨大變革的關鍵,到了物極必反的關頭,就好像平坦的道路最後一定會傾斜,過往的事物,到了盡頭一定會回到原點。處在世局危急的大時代中,只要艱苦守正,堅持大節以行事,就不會有過失。由於形勢坦蕩蕩,不用擔心別人懷疑自己的誠信,同時能長久地享有食祿幸福。

「象曰:无往不復,天地際也。」:
下卦為乾為天,上卦為坤為地,泰否相綜相錯,九三爻處於內外卦之間,有「天地際」之象。
平則陂,往則復,泰久必否,否久必泰,九三爻兩言「无……不……」,正是易理循環變動的基本認知。作易者所以於九三反覆設誡,只因九三居於乾坤上下內外交接之處,下乾上坤則成泰,下坤上乾則為否,否泰相因,警惕彌深,不可不察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九三爻提到「无往不復」的道理,是因為九三處於上下交接之處的原因啊!


六四:翩翩不富,以其鄰,不戒以孚。
象曰:「翩翩不富」,皆失實也。「不戒以孚」,中心願也。
四、釋六四
「翩翩不富,以其鄰。」:
坤之三陰自外向內而來,有「翩翩」之象。泰否相綜,中爻六三、九四、九五,上互為巽,巽為市利三倍,有「富」之象。風天小畜之九五:「有孚攣如,富以其鄰。」六五、上六兩爻從六四相伴相隨,有「以其鄰」之象。鄰,類也,指六五、上六說。
《說文》云:「翩翩,疾飛貌。」比喻鳥輕盈飛翔之姿。小畜之九五曰富,以陽爻也;泰之六四曰不富,以陰爻也。易以陰虛為不富,此爻為陰爻,陰小而虛,有謙虛不自滿之意。
泰之上下卦,諸爻分別相應相與,六四柔順居位,其志在初,六五志在下之九二,上六亦應九三,三陰皆有正應的對象,同為志在趨下。六四居坤之首,一旦率群下飛,翩翩然來,與其鄰六五、上六所志相同。三陰皆居下之物,今率群而來,三陽乃處上之物,躍躍然往,乃天地交泰也。六四處上卦之初,當內外之際,陰陽交泰之時,既發動下求初九,六五、上六群陰遂從六四以求陽。
初九「拔茅征吉,以其彙。」 以其向上難,故曰拔;六四「翩翩不富,以其鄰。」以其趨下易,故曰翩翩。坤上群陰謙虛以求下,乾下剛正包容以向上,上下志同信孚,乃君臣交泰也。

「不戒以孚」:
中爻九二、九三、六四,下互為兌,兌為口,有「戒」之象。戒,勸誡。以,而也。孚,信也。
六四其志在初,並偕其類而來,相從而下,三陰求陽,所志相同,不待勉強,自然而應。六四不須勸誡遊說,皆虛心求陽,六五上六皆誠心,連袂而從六四應下之三陽。
六四爻的意思是說:六四正應的初九,群陰心志相同,虛心柔順一同下求正應的對象,而且誠心誠意,不用勸勉,翩翩然而來。

象曰:「翩翩不富」,皆失實也。「不戒以孚」,中心願也。
「翩翩不富,皆失實也。」:
陰虛陽實,三陰往於外,皆失其陽,有「失實」之象。
上卦坤體,純陰無陽,故曰失實。不惟六四失陽,六五、上六亦皆失陽。所以說,皆失實也。四處多懼之地,虛而求實,陰而求陽,故三陰虛心來居下,以合和相得,方不失實,不失實則陰陽交泰矣。

「不戒以孚,中心願也。」:
九三「勿恤其孚」,六四「不戒以孚」,三、四處上下交接之際,以誠相待,雖處憂虞而無咎失。六四求陽,六五、上六不待告誡而同往,蓋心志相同,心誠求之,所見三陽奮然而上,三陰即翩然往下,一來一往,誠心往求,何戒之有?坤之三陰,本居於下,雖往處於外,非其所志,當泰之時,志在求陽,故隨六四以趨下,是三陰心中共同的盼望,所以說:「不戒以孚,中心願也。」
小象的意思是說:六四「翩翩不富」,是因為三個在上位的陰爻,都失陽而虛心下求正應的對象。「不戒以孚」,是因為三個陰爻內心都真誠求陽。


六五:帝乙歸妹,以祉元吉。
象曰:以祉元吉,中以行願也。
五、釋六五
「帝乙歸妹」:
六五居尊而中,下有正應之九二,有「帝乙」之象。九三、六四、六五上互為震。九二、九三、六四下互為兌,上震下兌為雷澤歸妹卦,故有「歸妹」之象。兌為少女,故有「妹」之象。
商朝以帝王多以天干為名,諸如帝乙、盤庚、太甲、武丁皆此類也。殷商帝王以「乙」為名者凡三人,《易乾鑿度》云:「易之帝乙為成湯,書之帝乙六世王。」另外,《左傳》哀公九年傳云:「微子啟者,帝乙之元子也。」
據王國維《觀堂集林》考證,以為帝乙為紂王,以其少女嫁給西伯(後來的文王),另一說是紂王之父,以其少女嫁給王季(季歷,文王之父)。按:商日受周之壓力,或以和親為策,以為緩兵之計,如漢之於匈奴。帝王嫁女,不必從殷始,此特言帝乙歸妹,或自帝乙訂有公主下嫁之禮。帝王之女,恃貴而驕,自不待言,帝乙訂嫁女之禮,意或在抑女尊婿,禮今不傳。惟漢制有「尚主」之法,綱鑑稱唐太宗「以南平公主嫁王敬直,敬直,珪之子也。先是公主下降,皆不以婦禮事舅姑,珪曰:主上欽明,動循禮法,吾受公主謁見,豈為身榮,所以成國家之美耳,乃與妻就席坐,令公主執笄,行盥餽之禮,是後公主始行婦禮。」尚主(娶公主)之法,旨在使婿未屈於婦。此以帝乙歸妹(帝王嫁女)設喻,強調六五之尊下,從九二之正應,有如帝乙歸妹之禮,才能國泰民安。
六五以陰居柔位,五又為天子之尊位,位極尊而性極柔,應該紆尊降貴,屈己之尊以順從正應之九二。帝王之女下嫁臣屬,也要降其尊貴,順應其夫,以陰「從」陽,其餘更不必言,就古人言,這是天經地義、合情合理之事。《誠齋易傳》:「王姬之貴,不有其貴,而貴其夫;君人之尊,不居其尊,而尊其賢。此六五以柔中之君,而下從九二剛中之臣也。」就是最好的註腳。

「以祉元吉」:
六五柔居中位,下應九二之剛,降尊從夫,享受幸福,故有「祉」之象。以,因也。祉,福也。元,大也。
六五屈尊從九二,蓋柔順之明君,惟陽剛之賢臣是賴,乃君任其臣以通泰平治,「君使臣以禮,臣事君以忠」則天下治,夫婦相敬如賓則家業興盛,君臣以義相得則國運昌隆。以祉,即因之而受祉,六五能夠屈尊以從陽則必受福祉。元吉,則指大大的吉祥吉利。六五與九二志同道合,則泰之福不止於君臣上下,且將溥於天下,在整個求治天下之泰的過程中,自然就能取得最大的圓滿成功。
六五爻的意思是說:六五的環境,像帝乙嫁女兒要降尊從夫一樣,六五之君要降其尊貴,順從賢臣的治泰,如此就會因此大大享有治平天下的福祿。

象曰:「以祉元吉,中以行願也。」:
六五居上卦之中,故有「中」之象。六五與九二正應,故有「行願」之象。
六五雖然處尊貴之位,然坤陰志在下,上卦自非久留之地,審知降尊下從九二,是出於心中所願,自然而然,順勢而趨,福慶之來,亦必然大大吉利。六五以柔中處君位,有虛中之德,屈尊從下,即其中行,能禮賢下士,自是六五之中道。通泰天下,國泰民安,此君之所大願,復與賢德之臣推誠相交,用中行事,不待勉強,故能在泰的環境中,獲得最大的福祉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「以祉元吉」,是因為六五柔順之君,能以中道施行心中的願望。


上六:城復于隍,勿用師,自邑告命,貞吝。
象曰:城復于隍,其命亂也。
六、釋上六
「城復于隍」:
來註云:坤為土,本爻變艮,有大離之象,中虛外圍,艮又為門闕,故有「城」之象。艮錯為兌,兌為毀折,故有「城復于隍」之象。城,城牆。隍,無水的護城河。
《說文》云:「隍,城池也。有水曰池,無水曰隍。」城復于隍,是說城牆傾倒崩塌,城牆的土又填回原來取土之地。隍是城牆外乾涸的壕塹,城牆之築即由此掘土堆疊而成。
上六當泰的終結之際,上卦的坤必反於下,而居其所當之位。泰之終,即為否之始,所謂泰極否來也。上六居於通泰之極,依客觀的自然規律,窮極必變,終於馴致其道而成否。泰極而否,故以城牆傾圮,回復到隍設諭。
泰的上六,陰盛陽衰,亦「君子日消,小人日長」之極,一治一亂,一存一亡,質數互變,自古而然。詩曰:「高岸為谷,深谷為陵。」良有以也。上六一變,泰綜為否,又形成內小人外君子的局面,小人嘯聚於朝,君子遺佚於野,國之喪邦,莫近於是。君子盡去,不亦如城之傾覆?

「勿用師」:
坤為眾,中爻九三、六四、六五,上互為震,本爻變,九三至上為離,離為戈兵,戈兵眾動,故有「用師」之象。
上六為泰之極,物極必反,盛極必衰,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,不可以用兵。當泰之極,民習於承平既久,雖欲興師,孰為之用?古制兵農合一,平日務農,戰時遂以為師,召之禦敵,固無不可。今處泰極,亂之至也,雖有用師之命,民心離散,不可得矣。

「自邑告命」:
坤為地,有「邑」之象。中爻九二、九三、六四,下互為兌,兌為口,有「告」之象。中爻下兌綜為巽,故有「命」之象。邑,所居之邑,指近身之處而言。
處泰之極,天下將亂,民心渙散,此時上下離心離德,師不可用,就只能「自邑告命」,誥命不能通行天下,只能行於近身寵幸之人,統治者的威信,臻乎此難以有為矣。否道已成,命不行矣。

「貞吝」:
上六陰居陰位,正位有應,有「貞」之象。
上六雖居正位之地,有正應之九三,然處通泰之極,窮極必變,雖守正行事,思持盈保泰,然為時已晚,無補於事,人力難回天了。
上六爻的意思是說:上六處於泰的終了之時,上卦的坤一定要回到下卦原本的位子,就好像城牆倒塌,又回到原來的取土之地。到了這個時候,在上者聽讒偏佞,君子盡去,小人當權,統治者的權威盡失,民心渙散,想興兵平亂已經不可能。命令只能達於身邊近臣,雖然守正,也只能徒增羞吝而已。

「象曰:城復于隍,其命亂也。」
上六處泰日久,安於逸樂,惟佞臣專聽,讒言是用,小人日隆,君子日蹙。上下蒙蔽,不覺禍成,正是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之時。所以,政權移鼎不遠,若城將復於隍。
內君子而外小人,為泰,內小人而外君子,為否。小人既近於大位,君子必引朋而去,朝中無君子,則國危矣。「命亂」,即國君的亂命。由泰而否,雖自然之運,亦人謀不臧,故耳。歐陽脩云:「雖曰天命,豈非人事哉?」或庶幾乎聖人繫辭深戒之意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城復于隍,是因為政令的紊亂造成的。


肆、泰之『用』
一、泰極否來 否極泰來
否極泰來,是安慰人的話,給人帶來無限的盼望,我們這個民族五千年來練就了一身堅忍的功夫。無論在文化精神的錘鍊上,或是歷史盛衰的過程中,中華民族最擅長的是咬緊牙根,發揮無窮的韌性,不到最後關頭,絕不輕言放棄。所以,我們這個民族,面對逆境的能力特別強,後來居上的經驗特別豐富。「黎明之前,必有黑暗。」這種高唱入雲的老調,成為我們文化生命中的天然強壯劑。「殷憂啟聖,多難興邦」,自然就成為我們政治生命的指南鍼,讓我們這個民族成為不倒翁,從來沒有亡過國,這都拜「否極泰來」的勸慰,黃皮膚的中國人,天生就有了這個胎記,這不是壞事。
序卦說得很明白:「履而泰,然後安,故受之以泰。泰者,通也,物不可以終通,故受之以否。」從一陽復始,經過臨,然後三陽開泰,經過天地無情的肅殺、淬煉,才有通泰之時,然而泰之來有層層的艱難,不旋踵間就又進入否境,安逸的日子總是一閃而過,人生的旋乾轉坤,不是說了算!所謂「剝極而復」、「否極而泰」,凡事不是口頭上的「堅此百忍」就能輕鬆過關。處逆而亡,受挫而敗的遠比破繭而出,力挽狂瀾的多得多,人生並不容易,就像屯卦所說:「動乎險中大亨貞」,動乎險出乎險,絕不是一蹴可幾的事,他需要多少的智慧才能履險如夷,所以,我們必須明明白白的看清: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」,是鐵錚錚的事實!
泰極否來,才是活生生的警惕;樂極生悲,才是血淋淋的教訓。泰卦的九三,告訴
我們:「无平不陂,无往不復。」九三的環境是下卦之終,正是處於下卦泰極否來的處境,這是最堂而皇之的告誡。否極泰來,讓人從斑斑血淚中產生力量;泰極否來,讓人從血淚斑斑中留下遺憾。在多災多難的人生中,我們要有否極泰來的求生意志;在多采多姿的社會中,我們更要有泰極否來的憂患意識。改變不到最後關頭,絕不輕言清醒的劣習,履了霜就要有堅冰之患,落了葉就要有知秋之明,持盈保泰不是普通人都能把握的常道,所以老子:「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。」(第九章)的「戒盈」,就可以作為泰極否來的註腳。物不可極,是人生沉重的戒語;但是事實上,在自然的生成變化中,物必有極。同樣是太陽,有旭日東昇,有日正當中,也有夕陽西下;雖然如此,太陽下山,明天依舊爬上來。所以,在物極必反的規律中,如何窮變通久,就是萬物之靈的人和禽獸不同之處。泰之時有其徵兆,否之時也有其端倪;慎微誠終,是聖人的超凡智慧;知所先後,是中道的錦囊妙計。否極泰來也好,泰極否來也罷,「大明終始,六位時成,時乘六龍以御天。」就是作易者留給我們通泰天下的一把有用的鑰匙。

二、相反相成 裁成輔相
泰之為卦反其類,乾下坤上,天本應在上,地本應在下,惟若天高高在上,地低低在下,則天地不交何以致泰?萬物不交何以亨通?本卦以上下交不交,看事功泰不泰,天地互動交流,非反其類不行。此從天地易位言之,就人事言,荀子云:「上下易位然後貞。」亦泰之道也。
否泰乃相替之卦,既相綜又相錯,一切的窮通、壽夭、是非、成敗、得失、榮辱、進退、損益、盛衰、吉凶,都是相互交替,大自然離不開這個原則。自然現象中的消長盈虛、斗轉星移、寒來暑往、春去秋來、花開花謝,人生現象中的生老病死、婚喪喜慶等等,也離不開這個交換原則。
《老子》第二章:「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長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聲相和,前後相隨,恆也。」也說明了相反相成、相因相輔的道理。就自然之理來說,有往就有來,有平就有陂,有通就有塞,有泰就有否。人在體會這個客觀的循環規律之餘,就要憑藉人能以補天工,《易》繫辭傳云:「開物成務。」《尚書》提出:「天工人其代之。」泰之大象說:「天地交泰,后以財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民。」財(裁)成輔相都是人能睿智之功,在宇宙自然的基礎上,以人為補其不足,因自然而改造之,才能「知周萬物而道濟天下」(繫辭上傳第四章)。因為萬物皆備於我,所以天工人其代之,是人類的責任。
裁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,就必須領會自然相反相成的道理,自然之運在循環交替中的表現就是相反相因,從時間上說,聖人因天象之變化裁制四季二十四節氣;從空間上看,聖人因地理之廣袤,興土地之所宜,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,高者植黍,下者種稻,此聖人輔相天地之宜也。能盡物之性,非參贊天地者不能為。
人間有上坡必有下坡,方才一帆風順,頃刻之間就波濤洶湧。人生旅途沒有直線,經常在曲折變化之中。曲折之中有周全之道,屈就之中有伸展之功。想要成就不凡的事功,就要有知周道濟的抱負。聖人裁成天地,輔相萬物,皆從配天法天來懂得相反相成的自然之理,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左右逢源,知進退,明得失,知存亡,辨凶吉,泰卦的通達自然就在其中。

三、拔茅以彙 翩翩以鄰
易乾文言的九五是這麼說的:「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,水流濕,火就燥,雲從龍,風從虎,聖人作而萬物睹,本乎天者親上,本乎地者親下,則各從其類也。」泰卦是由三陰的上卦與三陽的下卦組成。泰卦的初九是向上奮鬥的帶頭者,下卦乾之三陽同體,初九帶頭向上,九二、九三以類相從。泰卦的基本成就在上下互相交通,初九志在上卦相應的六四,又有九二、九三相隨,在人生奮鬥之初的道路上,有通泰的有利條件。有相應與的六四,代表有很好的機會;有開展鴻圖的合作夥伴——九二、九三,代表有很好的人際關係,有天時有人和,就有了絕佳的創業條件。
志在外的初九,往前奮鬥能吉利的關鍵是擁有一批志同道合、血濃於水的同志幹部。一個「拔」字道盡泰的環境沒有白撿的成就,好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。泰之為泰必須陽剛守正的君子付出實際的行動,只有流汗耕耘,才能歡樂收割,此其一;二人同心其利斷金,屯之初九,利在建侯,同樣說明開創任何基業,都要有合作的夥伴,單打獨鬥是闖不出什麼名堂的!泰之來,拔茅茹,以其彙,啟示我們行險儌幸不是正途,一步一腳印,才能創造泰卦的美麗人生。
同樣的道理也發生在上卦的三陰,六四帶頭向下,六五和上六也是以類相從,跟著往下和下卦三陽交通。初九向上求陰難,所以說:「拔」;六四向下求陽易,所以說:「翩翩」。上卦的三陰志在求陽,其志相同,自然結為命運共同體,當帶頭的六四志在初九,有實際的行動時,其鄰(類)的六五與上六,不待勸說,自然連袂來附,以應下卦之三陽。上卦純陰之卦,六四、六五、上六皆失陽,一旦虛心求下,隨即陰陽交泰了。
下乾的三陽,奮奮然往,上坤的三陰,翩翩然來。拔茅茹以其彙,翩翩不富以其鄰。在彼此求陰的志願中,初九與六四的相應相與是焦點,上下其餘諸爻,則是出於誠心誠意的共同奮鬥。泰卦貴在上下交通,雖然初九與六四、九二與六五、九三與上六分別正應,本身就具備了相交相通的天然條件。下乾的三陽同體與上坤的三陰同志,更促成了上下相交的厚實基礎。任何單一的結合都必須建立在誠心相交的基礎之上,一陰一陽才能成為最佳拍檔。就人生事業或志業的開展而言,群體合作,賢人相引,是另一種重要的力量。有志於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袖,甚或成為旋乾轉坤的大時代人物,群德的養成,才是有容乃大的直達車。

四、包荒用馮河 朋亡不遐遺
泰卦的六五,柔居中位,下應九二之剛,紆尊降貴如帝乙歸妹,位極尊而性極柔,就泰的環境而言,九二自然就成為本卦之主。九二以陽剛居下卦之中,六五是柔中的明君,九二是剛中的賢臣。九二雖居臣位,卻是治泰的核心對象,也是決定通泰與否的關鍵人物。
得天子的專信專任,自然是剛正有為之臣,九二與六五相應,就君臣而言是相得益彰,交通無礙。執一國之權柄,自以慰天下蒼生為念。憂天下不憂己私的人,才算是仁者;嗜欲寡、練達深的人,才算是智者;行事無輕重厚薄之分,惟義是斷,不畏人不懼勢的人,才算是勇者。仁者有容人之量,智者有識人不惑之才,勇者有大無畏之膽。智仁勇三者皆備,以天下為己任,始可通可泰。
九二至少必須具備四個條件,才是擔綱大時代的舵手。這四種德行,分別是包荒、用馮河、不遐遺、朋亡。有此四德,才能以中道定天下。
四德之中,以「包荒」為首,有容乃大,是四個具體條件的根本大德。儒家所法自天的「大」,道家所致其極的「虛」,以及佛家的五蘊皆「空」,各家雖有不同的建構,一切莫非包容之意。有多少胸襟,做多少事業。泰之為卦,地在上,天在下,天包乎地,可謂至大的包容。包荒,即包容萬方之謂也。君子所以不器,意在包容一切。能包容一切異見,就能忍所有異人,近悅遠來,非徒然之故也。
其次「用馮河」,下乾三陽同體,九二居其中,乾至剛至健,利涉大川。馮河不只是腳力之行,非膽力無以致其功。古今成大功立大業者,都有「自反而縮,雖千萬人吾往矣」的膽力。有仁而無勇,但見空泛,浮光掠影,春夢了無痕;有智而無勇,不亦紙上談兵,能放厥辭而已。
其次,「不遐遺」,九二得六五信任專寵,居廟堂之高,要時時以遺佚賢達之在江湖者為念,使朝無退臣,野無遺賢。劉玄德三顧草廬,得見臥龍諸葛;齊懷公欲見東郭野人,五反而得見,皆求天下奇才也。用人惟才,內舉可以不避親,外舉可以不避讎,使四方君子來聚於內,共商國是,不遺遠賢,不忽近材,人才濟濟,政事之泰庶幾乎可成。天地曲成萬物而不遺,治天下之泰者,不棄遠賢,才能成就曲成天下之功。
「朋亡」,九二以剛居柔,果決有為,要成就不平凡的志業,就要有不平凡的割捨,以大是為是,以大非為非。乾之三陽同體,在大公無私的道路上,喪其朋類,方不淪為朋黨之間。坤卦彖傳云:「西南得朋,乃與類行;東北喪朋,乃終有慶。」以情交通,故與類行;以公從事,乃終有福。不結黨,不營私,泰之大業可成;安於大位,耽於酣酒,否之消息將現。
九二包荒,用馮河,不遐遺,朋亡。才能以中道行天下,「非至道,至德不凝焉!」有治天下的機會,捨養德、養量、養智、養識、養膽,不知其可也!

五、平陂往復 城復于隍
經營人生之泰,從初九的賢人相引,共同奮鬥,到九二的得有國者的支持,以德智仁勇為經,以中道為緯,開創泰道的康衢大路。「治大國若烹小鮮」,除了用心深細之外,還要有具體可行,可以大可以久的德性。泰之為泰,這條人生的好路並不好走,它並非無往不利,也不是無攻不克。「禍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禍之所伏。」(《老子》第五十八章語),人生的福禍往往相反相因,連在一塊。在大步向前走的泰之大路上,時時要有物極必反的警惕。
上六處泰卦之極,一治一亂,一亂一治,歷史總是如此不斷的倒演著。上六陰居陰位,有正應的九三,雖能守正,但是處乎窮極必變,泰必漸於否境,形勢比人強,時之所趨,誰也無可奈何?但是,我們看三陽開了泰,九三也就看出了陽消陰長的趨勢,九三「无平不陂,无往不復」,處於下卦之終,上下交接之際,原本就有很多不可預測的憂虞之來。乾卦九三:「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,厲无咎。」九三居於人位,故以人事誡之。同樣的泰之九三,也悄悄來到了人生「无平不陂,无往不復」的境域,在這樣的環境中,必須「艱貞」才能「无咎」。只有具有「微明」(老子語)之德的人,才能在洞察機先上發揮自己治泰的智慧,「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」(《大學》〈經一章〉),泰卦到了人生的九三,就必須有履霜堅冰的憂患意識。
相較於九三來說,上六亦處上卦之終,所以九三、上六雖然相應相與,都是處於最不安定,有窮途之憂的環境。上六不惟居上卦之終,也處於全卦之終,如果,泰卦的人生,一步一步毫無預警地走到上六,是人世的疏忽,不是自然的未顯。站在上六的窘境來觀察,九三已經有「泰極而否」的形勢,所謂「无往不復」,泰否之漸,已出現端倪。到了九三,就應該有全盤的修正與檢討,泰不可極而能不臻乎極,那麼泰卦的迷障仍可以挽回。反過來說,如果馴致其道,到了眾叛親離,兵臨城下,君命盡失,民心已去,就只有覆亡傾滅之途,一切都為時已晚了。就好像城復于隍,思用師而無師,國之將亡,焉能救急?「城復于隍」,為國有民者,猶當再三深誡之。


參 考 書 目
《周易註》
三國魏
王 弼
世界書局
《周易正義》

孔穎達
中華書局
《周易集解》

李鼎祚
台灣商務印書館
《易程傳》

程 頤
學生書局
《誠齋易傳》

楊萬里
三才書局
《周易本義》

朱 熹
文化圖書公司
《易經來註圖解》

來知德
夏學社
《易例》

惠 棟
藝文印書館
《船山易傳》

王夫之
夏學社
《說文解字注》

段玉裁
蘭臺書局
《周易荀氏九家義》

張惠言
藝文印書館
《杭辛齋易學》
民國
杭辛齋
夏學社
易經筆記
民國
毓老師
奉元書院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