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
大塊齋讀易筆記──說『蒙』
摘 要 「蒙卦」,是周易上經的第四卦,萬物既生,幼稚而蒙昧,正待塾師啟蒙之卦也。本卦下坎為水,象徵險難;上艮為山,象徵阻止。此卦的現象以坎遇艮,內既險陷不安,外又險阻難行,昏蒙不知所往,是幼童蒙昧之象。蒙昧自必須啟蒙,蒙卦兼蒙昧、啟蒙二義,所以本卦宜從蒙昧的學者與啟蒙的教者合看。蒙卦九二、上九兩陽爻有啟蒙化蒙之德,其餘四陰爻,正是等待教化的蒙童。 從六爻的精義來看;初六發蒙,對待初始啟發的蒙童,宜把握嚴加管教的契機,以樹立壇席的威儀與莊嚴,惟酌施夏楚,是收其頑威的手段,而刑期無刑才是教育的神聖目標。九二為治蒙之主,有包蒙之德,能包容萬方,有教無類,是教化世界的中流砥柱。六三為迷蒙之童,「見金夫不有躬」,朝秦暮楚,學不恭敬,於教者而言,當行不屑之教。六四處困蒙之位而無木鐸之教,所以會困於蒙昧之中,是因為遠離春風化雨的師教,縱有承教之心,時位乖違,難成教化。六五童蒙得吉,是因為以虛中行其剛健(虛心求教),上順上九之教,下巽九二之誨,謙謙君子,虛心受教,故上下逢源無不吉利。上九為擊蒙之嚴師,教誨過於剛暴,其利在對於「見金夫不有躬」的六三,予以當頭棒喝,使不趨於迷妄若淪為盜寇;然而對於虛心問學的六五,則應行其溫柔敦厚之教,春風之、雨化之,不可如寇盜強逼,來勢洶洶。 遇險能止,是處昏蒙時期應有的消極作為;從積極面來看,尤貴能果行育德,如泉之出山,雖涓涓而其流不竭,終於至乎四海。這是蒙卦的智慧。 目 錄壹、前言 四、釋六四貳、說「卦辭」 五、釋六五 一、釋卦辭 六、釋上九 二、釋彖辭 肆、蒙之用 三、釋象辭(大象) 一、師者,時中之教也參、說「爻辭」 二、師嚴,然後道尊? 一、釋初六 三、問學的捷徑 二、釋九二 四、蒙昧之路怎麼走? 三、釋六三壹、前 言 「蒙」是大易的第四卦,物既生幼稚而蒙昧,待師教化薰染而啟蒙之卦也。所以於學者而言是昏蒙的階段,於教者而言是啟蒙的責任。 「屯」是物之始生之卦。人出生之後,就需要教養,今之所謂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,正是教養一個人的養成時期,對於稚童而言,也是他人生教育中最重要的雕塑過程。人性相近,可是往往因為習性而相遠,從習染的經驗來看,可以找出人性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的事實。所以,古往今來的中西聖哲都十分重視「教育」的力量。想要變化氣質、敦品勵學,非教之化之難以開其「蒙昧」之蔽,非愛心耐心也難以竟其「啟蒙」之功。所以,屯難之生,而次以蒙昧之教。 序卦云:「屯者,物之始生也。物生必蒙,故受之以蒙。蒙者,蒙也,物之 也。」蒙卦卦意在揭示啟發幼稚、開悟蒙昧的道理,說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最初階段,一定蒙昧未開、幼稚不敏,應敦請塾師施加教化、要求子弟沐浴春風。彖傳說:「蒙,山下有險,險而止。」蒙卦的卦德,是山下有險,就因為有險而停止不前,所以蒙昧不明。象傳(大象)說:「山下出泉,君子以果行育德。」蒙卦的卦象,是以山下出泉的現象,來象徵吾人應以果決行事的態度來培育德行。綜合全卦來說,本卦緊緊扣住「學」與「教」兩端,以決疑啟蒙。「屯」,迎接偉大的生命;「蒙」,彩繪生命的風景。蒙昧而求通達,正需要先知先覺來開啟璀璨人生的工程。貳、說『卦辭』──── ─ 蒙,亨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初筮告,再三瀆,瀆則不告。─ ── ──── 利貞。─ ─一、釋卦辭 蒙卦的內卦是由乾入坤二而成的坎;外卦是由乾入坤三的艮。所以,蒙卦的卦體坎下艮上。蒙的下卦是坎,坎象徵水象徵險陷;上卦是艮,艮象徵山象徵止,本卦的現象以坎遇艮,內既坎水而險陷不安,外又艮山而阻止難行,不知所適,正是稚童「蒙昧」的現象。又「屯」之下卦主震的陽爻「利建侯」,這是講為『君』之道;「蒙」之下卦主坎的陽爻「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」,這是講為「師」之道。有乾坤接著有屯蒙,有天地就有君師,這是倫理架構的秩序。有天有地有君有師,所以「蒙」除了有蒙昧、昏昧之義外,兼有啟蒙、化蒙之義。「蒙昧」是從四個陰爻(學者)來說;「啟蒙」則是從兩個陽爻(教者)來說。蒙昧並不可恥,蒙而不知求疑、昧而不知求明,真「蒙」人也;啟蒙固然可貴,作之師而不能嚴束其身,則道何以尊之?君子懷刑(通型),小人懷惠。以啟蒙之功,易金夫之身,當非聖人作易之意。詩大雅思齊篇云:「刑(通型)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」庶幾君子焉! 「蒙亨」: 蒙卦是坎水居於艮山之下,水在山之下為泉,泉為水的源頭,澄清而無雜,象徵人性之初純潔無瑕,無一毫人慾之私,雖昧於人事而懵懂無知,然私心未萌,最為可塑。如山泉初始涓涓,以具盈科後進,積漸不躐等之德,雖一時迷於山澗,其進也莫之能禦,故有無限亨通的機會,所謂「逝者如斯乎?不舍晝夜」,山泉有本有源,日夜不斷奔流,終有至於四海之時,此山下出水的亨通。蒙卦透過兩個陽爻與四個陰爻的時位,來說明教者與學者兩者的互動關係。二陽爻主施行教化以啟蒙的責任,四陰爻則虛心受教以除昏昧。蒙之六五以陰柔而居於上卦之中,為本卦蒙昧之主,下有剛中的九二相應,能行時中之化以啟蒙,所以亨通。蒙而亨,說明「蒙」並非蒙昧難以遷於捷慧的蒙昧,猶如「屯」也並非危難無以解厄的屯難;蒙是人之初的無知,而非性定的愚昧,程齋易傳云:「勾而未舒曰屯, 而未達曰蒙。」所以,蒙卦有亨通的道理,蒙卦茍昏昧而始終不明,何來亨通呢? 「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」: 「匪」同「非」。「我」,指九二說。「童蒙」,指六五說。九二為陽爻,象徵「明」,是指老師;六五為陰爻,象徵「暗」,是指學生。又上艮為少男,有「童蒙」之象。上艮錯為兌,兌為口,有「求」之象;二五相應與,陽為主,陰為從,暗求明,明不求暗,故有「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」之象,也就是說六五童蒙來求教於九二。從君臣關係來看,九二為賢士,六五為弱君。賢者在下,豈可自進以求於君王。妄自躁進,焉得信任之深?必待君王誠敬盡禮而後往教,竭我之才,而後可為,蓋上下對待的智慧,上有求而後下有用。從師道來說,只有當童蒙求我之時,才能看得出問學求教的殷切、求我熱誠之篤、信任之專、嚮往之深,然後發蒙,一投而入,一啟即通矣!禮記曲禮:「禮聞來學,不聞往教。」禮記學記:「大學之禮,雖詔於天子,無北面,所以尊師也。」可以相發明。 「初筮告,再三瀆,瀆則不告。利貞。」: 童蒙的求師問學,與人求神問卜的道理一樣,心誠則靈,此以占筮比喻求師的態度。筮,說文:「易卦用蓍也」是指用蓍草做成占卜的用具,此處指用蓍草占卜以定吉凶。告,古音唸如谷,告訴之意。中爻下互為震,震為言,有問(即筮)之象。震錯為巽,巽為風,風有「教化」之意,所謂「君子之德,風;小人之德,草:草上之風,必偃。」是也。六五有所蒙昧而求決於九二,六五心誠求之,九二其志相應,故告之,以啟其蒙昧、開其疑難。「再三」,分別指六三、六四兩爻,對於九二而言,蒙之六三乘剛,是褻瀆於九二;蒙之六四隔於六三,困蒙無以接受教化,告之無益,所以三、四兩爻都不告。瀆,褻瀆、冒犯之意。又六三、六四皆乘剛不敬,有「瀆」之象,褻瀆九二,無尊師之心,無求通之誠,蒙昧之氣未除,師道之尊嚴未立,三、四自我閉塞,故不告,終無亨通之道。從此卦象出發,吾人求學應如求神一般,要像初筮那麼虔誠,纔能得時雨之化,如果一而再、再而三,再三筮卦,便生褻瀆不誠之心,就不可以再告訴他。船山易傳:「當告而告,不可告則不告,中道而立,使自得之。」王船山以為學問貴「自得」,別有勝義。論語述而:「不憤(心求通而未得)不啟;不悱(口欲言而未能)不發;舉一隅,不以三隅反;則不復也。」孟子離婁下:「君子深造之以道,欲其自得之也。」前者孔子自述教學重在啟發,勉勵學者自動求進,觸類旁通。後者乃孟子示人為學要深入極境,融會於心。」王船山論學與孔孟主張隱合。「利貞」,說明教與學的原則,宜合乎正道。就教者來說,老師要有正確的教育精神;從學者而言,學生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。 彖曰:蒙,山下有險,險而止,蒙。蒙,亨。以亨行時中也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,志應也。初筮告,以剛中也。再三瀆,瀆則不告,瀆,蒙也。蒙以養正,聖功也。二、釋彖辭 「蒙,山下有險,險而止,蒙。」: 蒙卦由艮上坎下所組成,艮為山為止,坎為水為險陷,所以說山下有險。艮山在上不易攀登,坎水在下又有險陷,蒙昧未知所適,但遇險能止,所以沒有傾覆危難。處蒙昧能安於無知而不躁妄,這是等待啟迪的蒙昧階段。 「蒙,亨。以亨行時中也。」: 蒙卦的亨通,是因為教者行適時適中之教。行時中之教,意謂啟蒙教育要兼及「時」與「中」,與中庸第二十五章:「時措之宜」相類,也近於孟子盡心上:「時雨化之者」。教者的立場:「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」即是「適時」;「初筮告,再三瀆,瀆則不告」,就是「適中」。消極的止於險,不是蒙卦的亨通之道,蒙的亨通,是蒙的昏昧能得到時中之教。程伊川易傳:「時謂得君之應,中謂處得其中,得中則時也。」是兼從九二、六五立說。 「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,志應也」: 六五與九二相應與,自然來學,不待往教,九二為群陰之主,肩負啟蒙的責任,教學之對待,是六五求於九二,不是九二求於六五,以爻象言,六五柔居尊位虛中,九二陽居臣位剛中,二五相應,童蒙求教於我,心志與我相合,待其憤而啟之,悱而發之,即志應也。 「初筮告,以剛中也。再三瀆,瀆則不告。瀆,蒙也。」: 「初筮告,再三瀆,瀆則不告」,經文是講求筮問卜,易傳以來耜 趥X童問師。就占筮來說,只能初筮一占而已,若初占不信,繼續進行二占、三占,這就是「再筮」,再筮則心意不誠,等於對神明的褻瀆、冒犯。因此,神明也就不再回答占筮者之問,再筮的結果就不是神明顯示的靈驗了。這裡將蒙童喻為占筮者,將老師比做主蓍的神明。「初筮告」,是說蒙童一開始就誠心求教,我即回答其所問。「以剛中也」,指九二的老師,蒙卦以九二為主爻,其以剛中之德行能施行「時中」之教。「再三瀆,瀆則不告」,是說老師回答了蒙童的提問之後,蒙童又接二連三的提問相同的問題,證明蒙童求教的心地不誠,求學的意志不專。學生志在躐等,不能舉一反三,旁徵博引,問學的過程全在於依賴別人的注入,不要求自己深造有得,如果繼續回答反而更加疑惑,不如不告,告則是對啟蒙教育的一種褻瀆,與教育貴自得之的意旨背道而馳。學生褻瀆學習的態度,則學不深;老師褻瀆教育的精神,則教不入。啟蒙不成,蒙昧之童豈不更加愚昧?孔子說: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」說明學問之道,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篤厚,好之者又不如樂在其中者的深入,學道的用心深淺,可見一斑。 「蒙以養正,聖功也」: 蒙童雖然茫昧無知,但是心思純潔、天真無邪,所以,老師行「時中」之教以啟蒙之,因蒙童所固有的本然善性,而養之以正道(正確的人生觀、價值觀等等),培養蒙童而使之希聖希賢,這是聖人的功業。初筮而告,答無所隱,瀆則不告,不使瀆即所以養蒙以正,蓋愈瀆則愈蒙。孟子盡心上篇:「中也養不中,才也養不才」其啟蒙之教養,在使蒙童優游自得,中道之教,存乎養之而已。這一句旨在揭櫫九二為啟蒙之主,啟蒙之道在於老師的剛中之教而善養之,如此纔得教學利於正道之妙。三、釋象辭(大象) 象曰:山下出泉,蒙。君子以果行育德。 蒙卦卦體艮上坎下,艮為山,坎為水,所以說山下出泉。「出」字實堪玩味再三。水源之出,如果是在平地,水流容易枯竭,所以不說「山下出水」,大凡水之源多在山,山泉即水始出的細流,看似涓涓,其流不止。山泉既是水之源頭,故有始生之義,與蒙始教始學同,山之泉其流不竭,又有善下之性,雖間有艮山止於其中,以其奮然之出,必能出山而放乎四海,無所止息,此是山泉「果行」之德。君子人體悟蒙卦的現象,深諳山下出泉之理,以匯小為大,積少成多,以果決篤行來涵養德性。孟子盡心上:「日月有明,容光必照焉。流水之為物也,不盈科不行;君子之志於道也,不成章不達。」吾人育德即在於發乎蒙而出乎昧,德者得之於己,本不待外求。(韓愈原道篇:「博愛之謂仁,行而宜之之謂義,由是而之焉之謂道,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。」)中爻下互為震,震為足,有「行」之象,一切的成就莫非從行動中完成,冥思空言,都不能成事。泉積盈科,無畏艮山險阻,以至乎江河四海;人積善德,超拔生命中的外誘之私,而後能成聖成賢成大器。教者治蒙如治水,必須因勢利導,啟蒙當循循善誘,使之果決其行,養育其德。論語雍也篇:「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知者動,仁者靜。」體悟「坎水」而得「果行」,領會「艮山」所以「育德」。知水之德以養源(泉),而後山險可出;知人之德以養正,而後闇蒙可啟。參、說「爻辭」──── ─ 初六:發蒙。利用刑人,用說桎梏,以往,吝。─ ── ──── 象曰:利用刑人,以正法也。─ ─▲一、釋初六 初六以陰爻居於下卦之初,為蒙昧之初,爻變為陽,陰主靜,陽主動,含有「發蒙」之象。初爻變,下坎為兌,於五行屬金,在時季為秋,在方位屬西,古時於城西秋決死囚,所以兌有「刑人」之象。初爻變,下卦兌為毀折,又有「脫」之象。上卦艮為手,中爻二、三、四下互為震,震為足,所以含有「桎梏」之象。 「發蒙」: 蒙卦為教化蒙昧之童,蒙之六爻論述如何施行教化,大凡陽爻皆為師,啟蒙者;陰爻皆為蒙童。初六以陰柔居下卦之初,是蒙昧不守正道的頑童,為蒙昧之初始,上承九二之剛,九二為師,足以啟發初六之蒙昧,所以說:「發蒙」。 「利用刑人,用說桎梏,以往,吝。」: 初六陰柔在下,以陰居陽不當位,象徵蒙童懦頑不冥,但所幸只是蒙昧之初始,只要嚴加管教,還能啟發其蒙昧,消除邪障而復歸於正。「利用刑人」,就是指對幼童施行體罰,古人云:「刑罰立而後教化行」,尚書堯典:「鞭作官刑,朴(鞭箠)作教刑」,禮記學記也說:「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」可見古人設教,對於頑劣的冥童要求嚴格,可以利用教鞭加以整治,略施薄懲,庶幾小懲而大誡,達到告誡的作用,所謂「嚴師出高徒」是也。但是利用責打以勉強就範,目的在糾正、警誡,自有其施行的對象與時機,不過幼稚之蒙童而已。「用說桎梏」,是說最後希望達到「刑期于無刑」(尚書‧大禹謨),完全脫去刑具的懲處。用,以也。說,同脫。桎梏,刑具,即腳鐐手銬。鄭玄周禮注云:「木在足曰桎,在手曰梏。」刑人只是一時的手段,脫去桎梏才是真正的目的。如果把體罰當成目的,「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」,長此以往,終茍免而無恥,蒙童必習以為常,化治難以通達,故吝而生恨惜之心。教育仍須本著「敷教在寬」的理念,「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」(借夫子論政語),才是發蒙之道。王弼注云:「刑不可長」,是最好的註腳。小象說:「利用刑人,以正法也」說明體罰只是訂定行為的正確規範,絕不可過分,以免矯枉過正。「正法」,指正確的行為準則。──── ─ 九二:包蒙吉,納婦吉,子克家。─ ── ────▲ 象曰:子克家,剛柔接也。─ ─二、釋九二 九二以陽居中,陽居陰上,下包初六,所以有「包」之象。二、三、四爻下互為震,錯巽為長女,有「婦」之象,又初、三、四、五爻,陰柔為「婦」。上艮為門,婦入門內,有「納婦」之象。中爻二、三、四互震為長男,上應六五,有幹才,且在艮門之內,有「子克家」之象。剛柔指九二與六五,二五相應,有「接」之象。 「包蒙吉」: 九二以陽居陰位而得中,剛柔相濟而適中,是能行「時中」之教的老師。包是包容之意,九二包容初六,初六承九二之教,所以,其占是吉利的。易之為道,以天包地,以陽包陰,以君子包小人,泰卦的「包荒」、姤卦的「包魚」、蒙卦的「包蒙」,都是九二以剛中,此指能包含教育蒙童。 「納婦吉」: 納,接納、容納。婦,指初六、六三、六四、六五,共四個陰柔之爻。陰柔為婦,九二以剛居中,為治蒙之主,能與四個陰爻剛柔相濟。就蒙卦而言,陰爻為暗,當是指蒙昧不明的蒙童,九二剛中的老師能包含容納以啟其明。 「子克家」: 意指兒子能治理家政。九二居下卦,於父子關係而言,居下為子,又因其為啟蒙之主,所以說:「子克家」,可以繼承父志、興旺家業。蒙卦初、三、四、五都是陰爻,上九艮體而為少男,皆非克家之子,獨有九二以陽剛居下卦之中,坎為中男(以中爻下互為震而言,則為長男),擔負家業的重任。九二之所以成為啟蒙之主,也是因為六五與之相應相濟,二剛五柔,二為五所信任,所以能廣布其敷教之才,如賢子不待訓誨而自然而然能克紹箕裘,繼承家業。 九二包蒙,說明教育當有教無類,包容萬方,教師沒有選擇啟蒙的對象,孔子曰:「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嘗無誨焉!」此之謂也。──── ─ 六三:勿用取女,見金夫,不有躬,旡攸利。─ ── ─▲─── 象曰:勿用取女,行不順(一作慎)也。─ ─釋六三 本爻變,下卦成巽,巽為長女,有「女」之象;上艮為門,女在門內,媳婦入門,故有「取(娶)」之象。六三所乘之剛九二,屬乾爻,乾為金為夫,故有「金夫」之象。六三乘剛,為「不有躬」之象。 「勿用取女」: 六三陰居陽位,失位乘剛,不中不正,居下卦之上,三多凶,是不宜娶之為妻的女子。「勿用」,不宜也。「取」,通娶。「女」,指六三本爻。此以「勿用娶女」為喻,以來說明「不屑之教」。初六曰發蒙,六二曰包蒙,六四曰困蒙,六五曰童蒙,上九曰擊蒙。本爻雖未著「蒙」字,「見金夫不有躬」的女子,或可名之為「迷蒙」。利慾薰心之蒙童,且性躁進,何可教也?聖人設教本無分別,教亦多術,論語陽貨篇:「孺悲欲見孔子,孔子辭以疾。將?R者出戶,取瑟而歌,使之聞之。」就是不屑之教。孟子說:「教亦多術矣!予不屑之教誨也者,是亦教誨之而已矣。」後來「孺悲之孔子學士喪禮,士喪禮於是乎書。」可見「不屑之教」,非不教,是讓學者反求諸己,現在不是教與學的時機。 「見金夫,不有躬,旡攸利」: 六三陰居陽位,不當位,為躁進之爻,其正應為上九,可是見所乘之剛九二多金多財,九二「納婦」,就捨棄正應的上九而從九二,與九二又是柔乘剛為逆比。此也是以事喻理,以「勿用取女」之事,以迷惑於慾望深淵的女子為喻,比喻六三為迷蒙之童,用來說明六三不以正路,朝三暮四,行為失敬,不堪加之以教化,為教者所不取。「旡攸利」,六三本爻無所利,本欲娶女之上九也無所利,比喻學者教者皆無所利。 「象曰:勿用取女,行不順(一作慎)也。」: 六三乘剛不當位,不承上九之師教,違棄師訓,所以說行事不順於理(行事不慎重),於女子則不可娶,於蒙童則不可教。姑且視六三為「迷蒙」之童。──── ─ 六四:困蒙,吝。─ ─▲─ ──── 象曰:困蒙之吝,獨遠實也。─ ─四、釋六四 六四遠隔於陽,下卦無應爻以教之輔之,有「困」之象。 中爻三、四、五上互為坤,坤為黑為暗,有「蒙」之象。 「困蒙,吝」: 六四為退爻,並且處於六三、六五兩陰之間,遠隔於陽,九二之上隔著六三,上九之下隔著六五,前後無比,無師以教;正應的初六,也屬陰爻,兩陰無應,也無求教的對象,遠陽而永困於黑暗,無教之人,無教之言,所以說六四永困於蒙昧之中。然此爻以陰居陰,獨得位,雖處於困蒙而未自失,故雖有恨惜而不至於凶境。 「象曰:困蒙之吝,獨遠實也。」: 陽實陰虛,陽爻為老師,陰爻為學生,此爻上受五隔上九,下受三隔九二,與陽遠隔,雖有承教之心,而無春風之教,故小象深深感歎之。──── ─▲ 六五:童蒙,吉。─ ── ──── 象曰:童蒙之吉,順以巽也。─ ─五、釋六五 上艮為少男,有「童」之象。身屬陰爻,有「蒙」之象。本爻變,上艮變巽,有順從之德,雖居尊位,但下應九二,上親上九(承剛)兩賢士,故有「吉」之象。 「童蒙,吉」: 六五虛中待教,下應九二之陽,故吉。蓋易爻的通例:易以九居五,六居二為當位,可是爻辭多艱困;以六居五,九居二為不當位,可是爻辭多吉利。君位以剛健為體,而虛中為用;臣位以柔順為體,而剛中為用。處君位能以虛中行其剛健,處臣位能以剛中守其柔順,則上下交而其志同。蒙卦的九二、六五兩爻居中而不正,最後能吉利,就是這個道理。 「象曰:童蒙之吉,順以巽也。」: 凡自下而上為順,自上而下為巽。所以,「順」,指六五陰爻柔順,能上承上九之教;「巽」(遜也),指六五以尊位而從九二之教,有謙虛的德行,所以能完成好的教育。───▲─ ─ 上九:擊蒙,不利為寇,利禦寇。─ ── ──── 象曰:利用禦寇,上下順也。─ ─六、釋上九 艮為手,下坎錯離為戈兵,以手執戈,有「擊」之象;上九和六三正應,過剛而不中,啟蒙過於剛猛,有「擊蒙」之象。上九和居於坎體的六三相應,坎為盜,有「為寇」之象。上九陽剛,六三陰柔,上下正應,有「上下順」之象。 「擊蒙」: 上九為剛猛之陽爻,是本卦兩位足以啟蒙的老師之一,但是居於最上一爻,居於卦極而高高在上,是剛烈暴躁不能行「時中」之教的嚴苛老師,對於幼小年幼無知的蒙童,往往責備過當,不分青紅皂白痛加體罰,所以說:「擊蒙」。 「不利為寇,利禦寇」: 「不利為寇」,訓蒙之道,貴在徐圖緩化,若不得不出鞭朴之教,也以偶一為之為當,不宜視之若寇盜而威懲嚴罰,動輒加榎楚以威之,則失教時措之宜也。禦寇,專指對待六三說,六三與上九正應,可是見九二的「金夫」就「不有躬」,也就是說捨棄上九正牌的老師不去求教,而甘心委身於逆比的九二,可謂昏昧之極,捨嚴師而求名師,大違師道。上九執教見此情狀,可以利用其嚴苛剛猛之教,予以當頭棒喝,以不使其趨於狎邪若淪為盜寇。可是對待六五則不可採用這種土法煉鋼的手法,因為六五以陰柔之爻承上九(承剛)而成順比,是虛心受教的童蒙,應順其自然的性情而行教化。 「象曰:利用禦寇,上下順也」: 「上」,指六五;「下」,指六三。上九施教,如果能將六五、六三的性情分清楚,也就能順應不同的情況做到因材施教了。肆、『蒙』之用一、師者,時中之教也 為人師表,姑不論用什麼方式傳道受業解惑?從啟蒙的智慧而言,尤須掌握中道之誨,如時雨之化,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目標。能因人制宜,因材施教,雖不中不遠矣。初六之發蒙、六三「見金夫不有躬」之迷蒙、六四「獨遠實」之困蒙、六五「順上九巽九二」之童蒙,各有不同之材質與稟賦,大小精麤智愚賢不肖,非一概可以通達,施教自因其材之高下而慎行之;初六陰柔在下,蒙昧而不知正道為何物?九二之師見幾而作,酌施榎楚之威,庶幾小懲而大誡。六三躁進之門生,不中不正,惑於利慾之深壑而不自知,行不屑之教,以期學者反躬自省。六四處風化弗及之地,無志應之師,豈得教誨?處於困蒙而未自失之莘莘學子,或待如互鄉之童,許其進不許其退。教固多術,所最不可忽者,時中之教而已!待其從容,然後盡其聲。二、師嚴,然後道尊? 尚書雖然有言:「朴作教刑」,然而夏楚二物,不過收其威以正視聽而已!聖賢設教,或藉刑人以正法,鞭朴之刑亦期于無刑為尚,何必刑罰始終威逼而後教化大行?嚴師出高徒,固在於形式上嚴格的經營管理,為人師表嚴束其身以為學者典範,以身作則,上行下效,然後教化行,或近乎「師嚴然後道尊」之真諦!「君子之德,風;小人之德,草。草上之風,必偃。」風行草偃之化,貴在自然習染之潛移默化,所因之者正在教者之躬自厚,束修其身耳!初六冥頑不靈,固在於九二之師的薄施蒲鞭,用脫桎梏,不用形式的懲處,才是教誨的正途。上九剛猛的擊蒙手段,有一定的對象與時機,對六三或可收嚇阻之效,對虛心受教之六五,就不能算是「時中之教」了!三、問學的捷徑 蒙卦設教之旨,於學者言,貴乎求學念念之誠,「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」,禮聞來學,不聞往教之義明矣!童蒙須有強烈的求學動機,啟蒙者才解道業之惑,這是師生倫理的基本秩序。「初筮告,再三瀆,瀆則不告」,用來比喻問疑的態度要誠篤,在蒙昧求疑貴信任之專,再三煩瀆,則見意不誠而心不篤,故不教之。隱合「不憤,不啟;不悱,不發。舉一隅,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」之義。學問貴自得之,能從自己出發,真積力久自然能得學問之妙,口耳之學何來深造有得?成德之君子且能不恥下問,況於童蒙乎?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,書中世界所樂何來?蒙所以亨通,全在教者學者用心用力之深淺。四、蒙昧之路怎麼走? 彖傳說:「蒙,山下有險,險而止,蒙。」人生之路,本來就崎嶇不平。人間世的蒙昧,也所在多有。蒙,非不可啟;昧,非不可明。自然界的蒙昧,自然而然,柳暗花明。蒙卦的蒙昧,彷彿人間的進退失據。艮山在上難以攀登,坎水在下又生險陷,進亦憂,退亦憂,山險水阻不知所往,遇險能止,是人生的大智慧,隨其所遇而能安其所處,不躁妄,不詭隨,這是等待發蒙的人生智慧。 象傳說:「山下出泉,蒙。君子以果行育德。」涓涓源泉,艮山橫阻其中,所以能至乎四海,以其奮然果行。水之至德,盈科而後進,無畏乎一切的艱難險阻,流向水世界的康莊大衢。在追求人生理想的過程中,不免遭遇困頓之來,要一步一腳印,超脫生命慾望的牢籠。緊守生命的良知,養德如養泉,不使乾涸;堅持生命的主宰,意志之果行如水就下之流行,不使中輟。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