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

大塊齋讀易筆記──說『否』

大塊齋讀易筆記—說『否』
林明進 國文科教師
摘 要

否卦,是大易的第十二卦。為卦坤下乾上,地在下,天在上。地在下陰氣下降,天在上陽氣上升,陰陽不交,萬物不暢,為閉塞之象。否卦是泰卦的反面,否泰相錯又相綜。泰是天地交通而萬物生,否是天地閉塞不通而萬物不生;泰是上下交而志同,否是上下不交而志不同。否卦接著泰卦出現,說明了物極必反的客觀真理。泰是交通,但是事物通久之後必變為不通,泰極之後否境就來了。
否卦之所以為否,以天道言,乾安於上,陽氣不下降,坤安於下,陰氣不上升。陰陽二氣不相交,於是水不能興雲,雲不能降雨,雲雨不作,生機就陷於危境;以人事言,賢者自賢於上,愚者自愚於下,如此貴自為貴,賤自為賤,下情不能上達,上澤不能下施,政治將入於不安,是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的時代。
否卦主要在談陰陽隔絕,天地閉塞,上下不通的道理。上下走不在一起,對立的雙方處於分裂狀態。然而天道無情,泰極則否,否極也會泰來。這一卦勉勵吾人要把握天道之運,竭力化閉塞為通泰,轉危為安,創造新的秩序。
否卦六個爻透析自然循環,相反對立卻又物極必反的現象。初六居否之初,拔茅茹以其彙,三陰同體以固守其位為吉。六二包容承順於九五,小人屈己媚上而得吉,大人不亂於群小之中,素其位而行,雖陷否境,最後必能亨通。六三苟且求利,昧於一時,故羞愧加乎其身。九四是反否為泰的開端,「有命」而志行,故无咎,連帶同類也蒙受福祉。九五為本卦之主,能休止否境,君子之道日長,小人之道日消,但是仍須戒慎恐懼,時時懍懷憂患意識。上九否終則傾,否境將漸入於泰境,傾覆否境會有艱難的奮鬥,堅持到最後,否盡就會泰來,喜樂可得。
否的環境,下卦比較不利,處否之內,三陰惟初六馬首是瞻,只能韜光養晦,以艱貞守正為原則。六二包承、六三包羞,都在否阨之中。上卦反否為泰,九四有命、九五休否、上九傾否,濟否是主要的責任,最後必能反敗為勝。不到最後關頭,絕不輕言放棄,是否卦的希望;危機處理,都來自於濟否君子的自求多福,是否卦的真正契機。

關鍵字:否之匪人;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;君子以儉德辟難,不可榮以祿;包承;包羞;休否;傾否;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。

目 錄
壹、前言
五、釋九五
貳、說『卦辭』
六、釋上九
一、釋卦辭
肆、『否』之用
二、釋彖辭
一、儉德辟難 撥亂反正
三、釋象傳(大象)
二、居易以俟命 乘時而權宜
參、說『爻辭』
三、泰極否來易 否極泰來難
一、釋初六
四、拔茅茹以其彙 征吉?貞吉?
二、釋六二
五、包承包羞 休否傾否
三、釋六三
參考書目
四、釋九四

壹、前 言
否卦為人類提出了生命現象中的特殊意義——「人的一生中總會有低潮。」生命中總有一些時候,萬物蕭索,諸事不興,也正是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的環境。這種情況底下,一切的奮鬥與努力,近乎白費心機,諸事徒勞無功,「大往小來」,看起來一切動輒得咎,面臨這樣的環境,大概就是「否」了!這樣的困境,我們究竟應如何自處?要如何度過難關?甚至如何突破現況,把握契機,化危機為轉機,轉危為安呢?
否卦教我們反敗為勝的兩個法寶:一個是絕處逢生的時候,要靠:「君子以儉德辟難,不可榮以祿」的德行,來化除人生的困阨,當遭遇困頓顛沛的人生黑暗期,不宜歸罪別人或直指外來的傷害,來合理化自己的窘境,宜躬自省察,道德有無瑕疵?智慧有無盲點,還要潛藏養志,不見是而无悶,遯世而无悶,至於榮華富貴的追逐,此時更不相宜,才算善處否境的基本原理。
生命的屯難,開啟了憂患的人生。一帆風順,是大家殷殷期盼的人生,但那不是真實的人生;鴻圖大展,是大家翹首遠望的富貴,但這也不是人人都擁有的機運。從乾到未濟,六十四卦三八四爻除了謙卦吉無不利外,有多少時位沒有凶咎悔吝?未濟以火水不交作為六十四卦的最後一卦,象徵大自然與整個人生都不是圓滿的,因此,以追求圓滿的美麗希望,來面對不圓滿的人生,是每一個人共同的功課!
中華民族是一個務實的民族,往聖前哲領悟出苦難人生是常態,所以,憂患意識是我們深厚文化中最大的寶藏,面對人生的挑戰與磨折,是人生不可規避的責任。佛家講:「成、住、壞、空」,也點明苦海無邊。我們的老祖宗,儘管有這些體認,但都積極的營造奮鬥的人生。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。」活著就是一種責任,活著就要吃苦,就要接受檢驗,自戕決不是我們文化底蘊的生命哲學。人生有否,可是堅此百忍,就會否極泰來;人生有剝,可是咬緊牙關,畢竟能剝極必復。一部易經,就是權變的哲學。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,就是實際人生的最高策略,也是應世人生的最高智慧,同時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生存力量。
反敗為勝的第二個法寶是:自己的人生自己救,自己的道路自己開。自然循環變化,並非絕對的輪迴說或宿命論,熊十力云:「試探察古今之變,則後世之否或泰,其在精神與物質各方面之表現,要各自有各時代特具之點。不可謂後之所為,一切皆返於前之故轍也。大易本明剛健日新,與變動不居之盛德,豈可以循環論之曲見,妄測易義哉!」否極泰來,是自然的常態,猶如日出日落,時間機會都是瞬息萬變。機會來了要把握,否則時過境就遷了,別人否極泰來,你可能一否再否,飲恨終生,永無翻身的機會。詩經大雅文王篇:「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」是否卦的真精神。「休否」、「傾否」,不在天不在人,一切都在自己。
序卦云:「泰者,通也,物不可以終通,故受之以否。」程傳說:「(否之)為卦天上地下,天地相交,陰陽和暢,則為泰。天處上,地處下,是天地隔絕,不相交通,所以為否也。」把泰否說得簡單明白。熊十力《讀經示要》:「泰之後,次以否者,世界非絕對也;萬有本無常也。物不可終通,將變而成否。否,塞也,泰安日久,人將習於偷。偷也者,萬惡之源也。萬善本乎剛健,萬惡成於偷懈。非嚴於自反者不知也。故泰久而否。」熊十力先生將否卦所以次於泰卦的原因,解釋得更加透徹。
否卦與泰卦正好相反,旨在闡明事物閉塞不通的道理。否卦又是泰卦的相綜之卦,泰終而否,否極泰來,互為因果。在消息十二辟卦中,否卦配以建申之月,屬夏曆七月,泰卦屬夏曆正月,一在初秋,一在春始。雜卦云:「否泰,反其類也」,表明否泰兩卦之義,相互對立,物有泰,必有否,此自然之理也。
以卦象諸爻來看,否卦天在上,地在下,上下各得其所,應該是最理想的現象,聖人何以曰「否」?此即大易玄妙之道。宇宙所以生生不息,文明所以日新又新,都是變動不居的結果,自然的動能來自於不安其位的結果,泰卦所以為泰,在於坤上乾下的失位,乾失位於下,不甘於下,而力爭上游;坤失位於上,不安於外,力求其初,上下交通,所以成其通泰。因此,卦象以失位成泰,以得位成否,卦象與卦名相反。然而,就卦義而言,泰之終了是凶災,否之終了是吉利,卦名與卦義又相反。人生居泰之時,不求否而否自來;處否之時,必須竭力求泰,而泰境始來,讀易者不可不知。
否泰兩卦,上下三爻都是兩兩相應。但是,泰卦是相應又相交,否卦卻是相應而不相交,猶如泰卦一般,否卦也出現三組矛盾:初六拔茅茹「以其彙」,九四則是「有命」而无咎;六二包承,小人吉,九五卻休否,大人吉;六三包羞,上九卻傾否。可見否卦相應之情,並非真正的志同道合。
天地閉塞,陰陽不交,這是否之道,也即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客觀規律。但是,否卦的最大價值,不只是揭明這種自然的客觀規律,更強調了「人」主觀動能的作用,只有靠自己休否、傾否,才能真正分享否極泰來的喜悅滋味。


貳、說『卦辭』
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。
一、釋卦辭
「否」:
否卦,坤下乾上,坤為地,乾為天,叫做天地否。地在下,陰氣下降;天在上,陽氣上升,陰陽不交,萬物不通,為閉塞之象,所以否卦,以「閉塞」為義。
繫辭上傳第一章:「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」尊卑者,上下也,不以尊貴卑賤取義。下坤三陰,象徵地,在下故為卑;上乾三陽,象徵天,在上故為尊,此易之不易也。然易以變為常,不易之中自有變易。一陰一陽之謂道,自變易而言,泰之為卦,原來居上卦的三陽下降,原來居下卦的三陰上升,陰陽交通無礙,故成其為泰。今否之為卦,乾之三陽仍高高在上,陽氣未下降;坤之三陰仍低低在下,陰氣未上升,天地之德未合,萬物自然不通。陰陽閉塞不通,故否。
繫辭下傳第八章:「易之為書也不可遠,為道也屢遷。變動不居,周流六虛。上下无常,剛柔相易,不可為典要,唯變所適。」由此可知易之為道,陰陽不可或離,乾坤之道貴在不斷變化,上下无常,剛柔相易。因此不管是六爻在六位上的變化,或上下卦的相綜相錯,或中爻的變動,都在「不可為典要,唯變所適」下進行。總之,上下卦之間錯綜或六爻的剛柔陰陽,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各就各位,它總是因不同的時而周流於不同的位,也因為如此,產生了或上或下的無常變化,萬物才能生生不息,「生生之謂易」,此之謂也。今否,天恆在上,地恆在下,上下不易,陰陽不交,所以,萬物不暢,故否。交則泰,不交則否,交與不交,決定通與不通,此泰否設卦之所由也。

「否之匪人」:
天地閉塞,萬物不暢,無人道可言,故有「匪人」之象。
否卦卦辭:「否之匪人」的句法,和履卦「履虎尾」、同人卦「同人于野」、艮卦「艮其背」同例。此四卦,卦名與卦辭相連。「否」字既作卦名,且為卦辭的第一字,因重疊而省。
朱子《易本義》云:「否,閉塞也,七月之卦也。正與泰反,故曰:『匪人』,謂非人道也。義出於程頤《易程傳》:「天地不交則不生萬物,是無人道,故曰匪人,謂非人道也。」匪,無也;人,指人道說。往唐朝看,其意相近,孔穎達《周易正義》:「言否閉之世,非是人道交通之時,故云匪人。」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引崔憬云:「否,不通也。於不通之時,小人道長,故云匪人。」「匪人」則是指「小人」說,強調否之時其利在小人。至於朱子另一種思維:「或疑『之匪人』三字是衍文,由『比』六三而誤也。」考彖傳亦有「否之匪人」句,各家易本,皆有「之匪人」三字,查慎行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不同意這種主張,頗有詳辨,不管「匪人」作「非人道」或非君子的「小人」說,兩種說法並不衝突,都不外乎是說在否的時代,人道不張,正義難伸,群小得志這個意思。
否之匪人,謂非人道也,當兼指天地說。天地不交,萬物不通,於自然言,匪人的「非人道」,自亦非天地之道,天德好生,地德好成,天自為天,地自為地,何生生之來?於人事言,「匪人」,一方面說「否」的時代,是不講人道的時代,一方面也凸顯了這是邪佞小人當道的時代,故曰「否之匪人」。

「不利君子貞」:
萬物不暢,政局不安,故有「不利」之象。乾有「君子」之象,乾為天在上,坤為地在下,有「貞」之象。
天地相通,陰陽合德,自然之道也;上下相交,剛柔相濟,君子之道也。通,泰之道也。否,則反是,故不利君子貞。君子貞者,君子守正道也。「不利」云者,即彖傳:「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」的時代,所以不利於君子的堅守正道。
周文王當殷之末世,阨於羑里之間,目睹世道之否,所以發「不利君子貞」的浩嘆。孔子面對春秋之衰,也有「道之將行也與?命也;道之將廢也與?命也。」(論語憲問篇)。孟軻處戰國之否,乃曰:「舜、禹、益相去久遠,其子之賢不肖,皆天也,非人之所能為也。莫之為而為者,天也;莫之致而至者,命也。」(孟子萬章上篇)。當否的時代,佞邪當道,惡人用事,黑白不分,是非不明,自不利於君子堅貞自守。
然不利君子貞,乃言君子無所往而致其利,並非利於群小之不貞。君子雖不獲所利,而能固守其貞。貞且不利,況於不貞乎?豺狼當道,用非其人,小人之利也;小人之利,天下之大不利也;君子之貞,小人之大不貞也。時不可為,而固保其貞,此不利君子貞而貞也。熊十力《讀經示要》:「孤陽為群陰之淫勢所掩,而無以行其志,故曰不利君子貞。」乃最好的註腳。屈原見遂、靳尚見寵之時,正利小人不利君子之意。

「大往小來」:
陰小陽大,往是在外,來是在內,乾屬陽在外,坤屬陰在內,有「大往小來」之象。
易例陽為大,陰為小。向外為往,指三陽自內往外去;向內為來,指三陰自外往內來。乾在上在外,坤在下在內,故有「大往小來」之象。象徵小人當道於內,君子被逐於外,世路日闇之際,否道日衰之時。
《誠齋易傳》:「泰之卦辭約曰:泰,小往大來,吉亨而已。喜君子進而天下治也。否之卦辭詳曰:否之匪人,又曰不利,又曰君子貞,又曰大往小來。痛小人進而天下亂也。」泰極而否,否極泰來,物極必反,通泰之後,接著就是閉塞了。
卦辭的意思是說:否卦,下卦是三個陰爻,由上卦來居於內,上卦是三個陽爻,由下卦來居於外,陽氣上升而不降,陰氣下降而不升,上下背馳而不交通。在否的時代,小人當權,邪僻當道,不是伸張人性道理的時機,這個環境不利於君子的固守正道。象徵君子人失勢隱退,小人得權逞世。

彖曰: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。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。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。內陰而外陽,內柔而外剛,內小人而外君子。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也。
二、釋彖傳
「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。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。」:
「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」係卦辭原文,猶泰卦彖傳引泰卦卦辭一樣。否泰為相綜之卦,所以上下結構正好相反。下卦為坤,上卦為乾,坤為地,乾為天,上自為上,下自為下,陽剛之氣蒸蒸上行,陰柔之氣靡靡下墜,天地不交,此天道之無常也。大往小來,乾既位乎上,坤永位乎下。下卦為坤,象徵陰氣潛藏,生機不成;上卦為乾,象徵陽氣上升,雨露不施。天自為天,地自為地,陰陽不得交通,萬物的生機何以致亨?天在上是陽氣上騰不下交,地在下是陰氣下降不上升,陰自為陰,陽自為陽,二氣離分不接觸交通,萬物不得雨露霑被,必然枯萎,故曰:「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。」

「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」:
无邦:失治國之道也。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,此以天道言否;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,此以人事擬之。由天道以明人事,君得乎丘民而為天子,而後天下可以長治。夷狄大小綏服,百姓近悅遠來,而後天下可以久安。今為人君居廟堂之高而不能俯應民情;為人臣民處江湖之遠而不能上通君心。上下意見隔閡,君臣關係淡漠,君王自為君王,臣民自為臣民,民為邦本。一旦君民上下隔絕,邦國豈不失本?上下不交,則失邦國之道,雖有邦國而實亡。故曰:「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。」

「內陰而外陽,內柔而外剛,內小人而外君子。」:
內卦三陰爻為坤,外卦三陽爻為乾,坤下乾上,陽自外來居於內,陰自內往居於外,故有「內陰而外陽」之象。《周易折中》引吳綺曰:「六十四卦,獨乾坤泰否四卦言陰陽。乾坤,陰陽也;惟泰否二卦,內外皆得乾坤之全體,故亦以陰陽言也。」就卦體而言,坤三陰在下為內柔,乾三陽在上為外剛。胡瑗《周易口義》:「內柔而外剛者,小人之體也。」坤陰性柔,乾陽性剛,卦象內陰而外陽,卦德內柔而外剛。陰柔為小人,陽剛為君子,陰柔居於內,即小人用事於中樞;陽剛放於外,即君子閒散於江湖。

「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也。」:
爻由下往上發展,姤,一陰生,五月之卦也;遯,二陰生,六月之卦也;否,三陰生,七月之卦也。此十二辟卦陰陽消長的情形。陰在下而日長,陽在上而日消,否卦有小人日漸得勢有位,君子日益失勢隱退的趨向。小人盤據要津,操持大柄,君子自然就遭斥在野在外了。小人道日長,君子道日消,即政治失序,邦國失常之時,此以否塞之情比擬人事之憂虞危亡。
否卦彖辭的意思是說:「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。」這就是天地陰陽之氣隔絕不相交通,萬物無法亨通生長。君臣上下隔絕不相交接,天下就會政治混亂,不能成為安定的國家。否卦的現象是三陰在內卦,三陽在外卦;陰柔的小人把持在朝廷之內,陽剛的君子遺佚在郊野之外;這個卦的趨向是小人的力量不斷擴充發展,君子的力量一天一天的消減。

象曰:天地不交,否。君子以儉德辟難,不可榮以祿。
三、釋象傳(大象)
「天地不交,否」:
否卦,上卦三陽為乾,乾為天,下卦三陰為坤,坤為地,天地不交,萬物生機閉塞不通,這是否卦的象徵。泰否二卦相綜,泰以天地交為通泰,否以天地不交為閉塞。

「君子以儉德辟難」:
坤為吝嗇,有「儉德」之象;三陽同居於外,有「辟(避)」之象。
儉,《說文》:「儉,約也。」段注:「約者,纏束也。儉者,不敢放侈之意。」此有約束、收斂之意。儉德,即收斂己德,晦處窮約。辟,通避。辟難,避免禍難。當君子人觀否卦天地不交,上下不通的現象時,究竟該如何以之?大象深惕吾人處於否之時,君子顯露其才德必遭嫉害,只有韜斂才德方可以免禍。
朱子《易本義》:「收斂其德,不形於外,以辟(避)小人之難。」程頤《易程傳》:「天地不相交通,故為否,否塞之時,君子道消,當觀否塞之象,而以儉損之德避免小人之禍難。……故宜晦處窮約也。」王夫之《船山易傳》:「……有難至必避,上不我交,非己之責,功非己力,民非己援,德既可儉,要祿何用,辭祿絕交,以守其塞。」熊十力《讀經示要》:「世運方否,君子雖欲救天下之溺,而志不獲通。則且儉其德以避難。儉德者,謂隱晦其身,不以德見於世也。」以上易家「儉德」皆以「韜光養晦」為義,所謂「收斂其德,不形於外」也。頗能切中否境用否之道。老子《道德經》云:「我有三寶,持而保之: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」太史公《史記》評《老子》:「以深為根,以約為紀。」「儉」「約」,都以斂德為遠害之寶。至於孔穎達《周易正義》:「以節儉為德」,將儉釋為「節儉」,膚淺之見耳。
有為有守,乃君子之志,所謂有所為,有所不為也。有所為者,見義必為,知其不可而為之;有所不為者,所謂「遯世而无悶」、「不見是而无悶」是也。有所不為,貴善守其節,凝斂其德,留得青山之戒深矣。

「不可榮以祿」:
初爻變為震,震錯巽為草,草木繁盛,有「榮」之象。上三陽,為純陽,乾為富,有「祿」之象。
「不可榮以辱」猶「不可以祿榮身」,小人得志之時,不求祿位榮顯,所以韜晦也。否閉的時代不利於正人君子,因此處於否境,不可昧於榮利,貪圖祿位。據理以爭既不可行,又不屑同流合汙,最好的選擇就是避榮華祿位加乎吾身以免禍。
《周易集解》引虞翻注,將「榮以祿」改作「營以祿」,王引之《經義述聞》:「虞翻本,榮作營。高誘注呂氏春秋、淮南原道篇並曰:『營,惑也。』不可營以祿者,世莫能惑以祿也。」「惑」不如「榮」,蓋不能接「儉德辟難」以言也。
大象的意思是說:否卦是坤在下,乾在上,坤為地,乾為天,有天在地上的象徵。天在極高之處,地在極低之處,天地陰陽之氣不能交合,萬物的生機閉塞不通,這就是否。在人事上,君子人面對這種上下不交的環境,必須隱藏自己的美德,收斂自己的才華,不可炫耀於世,以避免小人陷害的災難。不可一味追求榮華富貴,貪圖虛榮,以避免遭受小人的妒嫉。

參、說『爻辭』
初六:拔茅茹,以其彙。貞吉,亨。
象曰:拔茅貞吉,志在君也。
一、釋初六
「拔茅茹,以其彙。」:
中爻六二、六三、九四下互為艮,艮為手,有「拔」之象。六三、九四、九五上互為巽,巽為草木,有「茅」之象。下卦三陰相連,有「根」之義,故有「茹」之象。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茹,叚借為挐。」挐,音ㄖㄨˊ,《說文》:「挐,牽引也。」此指牽連不斷貌。茅茹,茅草根相互牽連,比喻同類互相牽引。下卦三陰相連,有「彙」之象。以,因也。彙,類也。
初六陰爻在坤卦之下,上應九四,三陰同體,向上必帶動六二、六三,就好像拔茅茹以其彙,這與泰卦初九爻辭一樣。下三陰為坤為順,初六居否之始,坤始即順始。王弼注:「(初六)居否之始,處順之始,為類之首也。」初六既順,則六二、六三也會順而不妄動,初六在下,志在九五剛健中正之君,去陽甚遠,三陰同體,既志在於君,故不苟進。程頤《易程傳》:「泰與否皆取茅為象者;以群陽群陰同在下,有牽連之象也。……否之時在下者,君子也。……君子進退未嘗不與其類同也。」又云:「以其道方否不可進,故安之耳,心故未嘗不在天下也。」是很好的發明。以拔一根白茅草將牽動一片茅草根,用來比喻君子處否塞之時不宜躁進。

「貞吉亨」:
就全卦而言,坤之三陰都是小人,所以彖傳說內小人而外君子;但就爻位而言,居否之下者皆為君子。在否的環境是君子以儉德避難之際,初六有九四之應,本可以進,然時勢不可冒進,故甘於下位,守正處約。初六守正不進,避免了亂世之災禍,故曰:「貞吉,亨。」
泰否皆以「拔茅茹,以其彙」繫辭,不同的就在泰卦是「征吉」;否卦是「貞吉」。征者,動也。「征吉」,指前進則吉。處於泰卦亨通的開始,初九引導同類之三陽,往前奮鬥以應三陰,乃當行而行,故稱「征吉」。否之初六貞吉,貞者,固也。「貞吉」,指固守則吉。否卦初六正處於否塞之始,它帶領同類的三陰貞固自守而不妄動,乃當守而守,故稱「貞吉」。王應麟《困學紀聞》:「泰之征吉,引其類以有為;否之貞吉,絜其身以有待。」一以共進為吉,一以守正為吉。
不管「征吉」或「貞吉」,最後都得其泰否之道而亨通。換言之,泰卦所彙的是指三陽,否卦所彙的是三陰。陽主動而上行,故曰征;陰主靜無力上行,須仰賴九四相助,亦即初六是附麗於九四吉利亨通的,故曰貞。
初六爻的意思是說:像拔白茅草一樣,只要拔一株,就會牽動其他,初六會帶領六二、六三,一起奮鬥。志在於上應的九四,必須等待九四的相挺,不苟且妄進,自然吉利而亨通。

「象曰:拔茅貞吉,志在君也。」:
初六和接近君位的九四正應,有「志在君」之象。
初六上應九四之陽,但因處於否之始,小人跋扈,有權得勢,營私結黨,此時君子人不可黨同伐異,應精誠團結,防患於未然。就初六大環境來說,既處於否塞之初,唯有貞固自守,而後上應乎陽,方可得相助之實。
王弼注云:「志在于君,故不苟進。」君子處否之初,雖欲進而不苟進,宜待機而動,亦即以「儉德辟難」,引退守正。泰之初九小象曰:「志在外」,否之初六小象曰:「志在君」,都充分反映憂國憂民的治平思想。君子處否所以窮約不進,非圖個人之安,懷寶迷邦,時不得不然也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「拔茅貞吉」,是因為志在於朝廷,人在江湖,心存魏闕啊。

六二:包承,小人吉,大人否,亨。
象曰:大人否,亨,不亂群也。
二、釋六二
「包承,小人吉。」:
六二在初六之外,有「包」之象。六二志在於九五,有「承」之象。六二以陰柔居下卦,陰居陰位,居中守正,上有九五之應,二五相應,本屬好的時位。然處閉塞之時,上乾下坤否閉隔閡,六二既以陰柔而居中正之位,其下的初六爻同屬陰柔,故包之;對上而言,六二承順九五之所為,所以,整體來說有「包承」之象。坤為「小」,六二居下卦人位,有「小人」之象。
包,容也。承,奉承。包承,包容承順,亦即屈己從上之義。王弼注:「居否之世,而得其位,用其至順,包承于上。」六二以柔爻居中得正,是小人處下,施展其阿諛巴結的能耐,迷惑奉承於九五,有小人當道之象。「包」對下坤三陰而言;「承」指上應的九五來說。
《程齋易傳》:「六二以柔諂之實,居大臣之位,下則并包群小而為之宗,如林甫得仙客國忠之助;上則順承於一君以堅其權,如林甫縱明皇逸欲之樂。」於理而言,允稱的當。六二當否之境,對九五行其阿諛奉承之術,以求濟否之難。
王弼云:「(六二)小人路通。」小人何以路通?乃君主之惑於佞人讒言也,小人長袖善舞,曲意承順,屈己之志,從上之慾,極籠絡之所能。「當是之時,群小相慶,可謂小人吉矣!」(楊程齋語)。以順為正者,小人之路也,於否之時,小人曲承以一己為利,所以能得一時之吉。

「大人否,亨。」:
小人於否塞之世,包下承上,同類為群,自有吉慶,大人則為否隔所囿,理應「以儉德辟難」。大人「居天下之廣居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。得志與民由之,不得志獨行其道。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。」(孟子滕文公下),在行己有恥作為安身立命的原則下:「危邦不入,亂邦不居。天下有道則見,無道則隱。邦有道,貧且賤焉,恥也;邦無道,富且貴焉,恥也。」(論語泰伯篇),大人在否之時,以道自處,不枉己,不屈道,嚴守其否,困窮守約,不自失其守,是故身益否而道益亨。中庸十四章:「君子居易以俟命」,否道流行故也。
大人者能與天地合其德,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,參天地之化育,自不枉道以事君。知否而窮,是君子風骨,也是智者的典範。卷而懷之,是君子惟一之所趨,也是否道惟一的作為,否道惟守,聖道乃亨。
六二爻的意思是說:六二這一爻在否的環境來說,是阿諛奉承的時位,小人逢迎拍馬,善於鑽營,所以名利雙收,大有斬獲。大德之人,堅守尊嚴,愈是否塞,欲能固窮守身。不屑奉承巴結,不屑同流合汙,雖身受否道之苦,但是身越否塞,道越亨通。最後終能流芳百世,青史不朽。

「象曰:大人否,亨,不亂群也。」:
三陰趨於內,三陽往於外,上下不交,有「不亂群」之象。
當否之時,上下不交,世道不正,小人包承,君主惑時。小人與小人為群,君子與君子為群。大人與君子同類,與小人異類。不亂群者,不亂於小人之群也,亦即不與群小為伍,不受小人所惑。孟子云:「非其君不事,非其民不使,治則進,亂則退。伯夷也。」伯夷,聖之清者,「清」即有不亂群之行。大人守正處否,愈否愈慎獨,愈慎獨愈貞固,愈貞固群小愈遠矣。二多譽,其爻小人吉,大人否,唯大人先否後亨,戒之深矣。程傳:「不云君子,而云大人,則其道大也。」饒有勝義。
《周易集解》引虞翻云:「否,不也。物三成群,謂坤三陰亂弒君,大人不從,故不亂群也。」王引之《經義述聞》云:「虞解『亂群』,非也。其訓否為不,則得經意。蓋六二包承於五,小人之道也。九五之大人若與二相包承,則以君而入小人之群也。故必不與包承而其道乃亨,故曰:『大人否亨,不亂群也。』」以「否」訓「不」,別為一說,亦足參酌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大人否,亨,是因為處在小人群中能守正艱貞而不迷亂啊。(依虞翻、王引之之意則是:「大人能拒絕小人的阿諛巴結,就能亨通。」)這是說明,大人自有定見,不會隨小人起舞,而亂了自己的腳步。

六三:包羞。
象曰:包羞,位不當也。
三、釋六三
「包羞」:
六三、居初六、六二之上,故有「包」之象。本爻不中不正,居下否之極,又以陰居陽,失位不當,故有「羞」之象。
羞,恥也。包羞即屈己從上而無羞恥。六三爻以陰柔近上,所處不中不正,處否之時,尸祿素餐,厚顏無恥。六二包承,只是阿諛奉承;六三是躁進不安之位,乃急於貪得之人,包羞的羞,包含了多少不可告人的卑劣行徑。子曰:「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!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;既得之,患失之,苟患失之,無所不至矣。」(論語陽貨篇),因其無所不至,故曰:「包羞」。小人對名利的憂虞,所以無所不用其極。禮義,治人之大法;廉恥,立人之大節。顧炎武《日知錄》:「蓋不廉則無所不取,不恥則無所不為。人而如此,則禍敗亂亡,亦無所不至。」知恥近乎勇,是真君子;恬不知恥,占著茅坑不拉屎,賴著祿位白吃飯,戀棧流連,捐廉棄恥,包羞之至。
六三爻的意思是說:這一爻正當最黑暗的環境,見利忘義,苟得求全,無恥到了極點。

「象曰:包羞,位不當也。」:
否卦發展到六三,仍處於下卦的坤體,並未突破否塞之境,處否之六三,既不中又不正,陰居陽位,失去應有的立場,不能剛健濟否,以陰柔之性處否境,此心暗昧,媚悅於上,最後終不可得。否的環境,宜貞而不能貞,乃陰柔而居亢進之位,不中又不能正,所謂「位不當也」。
王弼注云:「用小道以承其上,而位不當,所以包羞也。」《誠齋易傳》:「……然小人銳於初,壯於二,窮於三。群小用事,三斯盈,盈斯窮矣。……六三之勢,安得而不窮?……包羞忍恥以苟富貴而不忍去,不知其位之不當而身之將危也。」都說明了小人不中不正,德不當位而無所不至的窘境。李斯苟求富貴,患得患失,終有悔之不早的喟嘆:「二世二年七月,具斯五刑,論腰斬咸陽市。斯出獄,與其子俱執,顧謂中子曰:「欲與若復牽黃犬,俱出上蔡東門,逐狡兔,豈可得乎,遂父子相哭,而夷三族。」
三非柔當處之位,雖上承三陽之剛,有上九之應,然上主但見其可鄙可惡,求合之心不遂於時,挾一切可媚以媚君主,不中不正,可羞之至,賤惡由焉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六三以柔承剛,會搞得鮮廉寡恥,完全是居處於不適當的位置啊!

九四:有命,无咎,疇離祉。
象曰:有命无咎,志行也。
四、釋九四
「有命,无咎」:
六三、九四、九五上互為巽,巽為木,木有生機,故有「命」之象。
來注云:「四近君,居多懼之地,易於獲咎。今變巽順,則能從乎五矣。故有命,无咎。」傳統的說法「命」多指君命。程頤《易程傳》、楊萬里《誠齋易傳》等皆主此說。朱熹《易本義》則從「天命」以言,王夫之《船山易傳》亦主此說,大陸地區學者多持這種主張,並延伸為自然規律的趨勢。王弼則以為:「有命於小人,則消君子之道者也。」後人多不採此說。
就德性而言,九四陽剛健體而居近君之位,有拯濟否難之才,能得君王之命,才能得濟否之時,否則,徒有濟否之心也是枉然。此爻以剛體處柔位,四又為多懼之位,伴君如伴虎,稍有不慎,災眚必至。《誠齋易傳》云:「九四以剛陽之臣,受九五剛陽大君之命,此清群小而濟否世,豈惟无咎?」承君之命,九四可以行濟否之志,反之,妄進則有咎。濟否之君子,宜審時而後行,保其身而全其志。
有命之命,若看作「天命」,那麼這一爻的精義,在示吾人要順著自然的規律行事,水到渠就成,瓜熟蒂才落,在客觀規律的天命之下,只有與時偕行才能濟否。所謂「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也。」(論語堯曰篇),君子有三畏,畏天命是當務之急,玩易者不可不察。知命即知時,識時務者為俊傑,咎悔所從何來?詩經大雅文王篇:「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。」君子人肩負之使命,在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」為生民立命,其新民之大志歟?何咎之有?

「疇離祉」:
上卦為乾,三爻皆陽,三陽同體,九四其類也,故有「疇」之象;又九四與初六相應,初六其類也,亦有「疇」之象。九四在否已過中,剛居柔位,以從九五之君,有「離」之象。惠棟《周易述》曰:「乾為福。」故有「祉」之象。
疇者,類也,亦有二解。一指上卦同類之三陽,一指與本爻相應之初六。離,附著;祉,福祉。疇離祉,即以同類而蒙受福祉。
九四上承九五之命而下應初六,不但自身无咎,使初六也蒙受福祉。依王弼注,則是:「疇類三陽,皆獲其福也。」九四有幹濟否難之才,有振衰起弊之能,承君之命以濟否,雖處否境,可以出否,並以同類而得其福祉。《易程傳》:「君子道行,則與其類同進以濟天下之否。」就是這個意思。
若以「天命」衍義,九四以陽剛居近君之位,具出否濟否之才,同時形勢由下坤入上乾,濟否的曙光已現,濟否之勢漸成。若能隨時自安,不逼主躁進,否極自然通泰,客觀的自然規律就會漸入佳境,君子居易以俟命,否極泰來,大往小來,漸變為小往大來,不惟九四得福,類聚之同儔,也將一起分享通泰之福。
九四爻的意思是說:九四的環境近君,能得九五的命令行事,又與初六相應,拯救時代的君子人,有脫離否境,幹濟否難的契機,最後時機成熟,連同類之人也蒙受福祉的喜悅。

象曰:「有命无咎,志行也。」
六三、九四、九五上互為巽,錯為震,震為足,有「行」之象。
九四有君命為恃,奉君命幹事,最壞的閉塞已過,漸漸嶄露頭角,濟否自然无咎,濟否脫險,開創通泰的契機,所以說:九四能自行其志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九四能得君命的授權,又能配合客觀環境救否的契機,幹濟否運的君子人,他可以實現自己的心志了。

九五:休否,大人吉。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。
象曰:大人之吉,位正當也。
五、釋九五
「休否,大人吉」:
六三、九四、九五上互為巽,巽為木,九五居木之上,有「休」之象。九五以陽剛居上卦之尊位,有「大人」之象。大人能休否塞之來,故有「休否」之象。九五陽居陽位,當位,有「吉」之象。
唐陸德明《經典釋文》:「休,美也,息也。」休否兼有二義:其一為「美」,意為於否境之時行美事。其一為「息止」,意為止息否道的發展。
第一個釋「休」為「美」的是鄭康成,孔穎達《周易正義》:「休否者,休美也。謂能行休美之事於否塞之時;能施此否閉之道遏絕小人,則是否之休美者也。」
九四否道漸消,泰道漸興,到了九五否境漸盡,形勢上已進入息否之時。九五為否卦之主,可謂居位、有德、得時之人,只有九五能剛決果斷,撥亂反正,是息否之大人。
九五居至尊之位,陽剛中正,且有九四能臣奉命為之決否,故世之否亂,得以休止。然休否,所以得吉,惟大人之故。大德之九五,能「以美利利天下,不言所利,大矣哉!」此止否之道。離乎此,死灰可以復燃,否之復否,自亦必然。

「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」:
本爻變,六三、九四、六五上互為坎,坎為陷,有「其亡其亡」之象;六三、九四、九五上互為巽,巽為木,有「桑」之象;本爻變,上卦為離,錯坎,坎為叢棘,有「苞」之象;巽為繩,有「繫」之象。
其,將要,一作語詞。亡,危亡。苞,桑根之鬚。苞桑,即盤根的桑樹。桑之盤根,不易拔起,故苞桑就是根深柢固之桑。
否道漸消,泰道復來之時,人易流於逸樂,唯大德之人存戒慎恐懼之心。時時懷抱「其亡其亡」的警惕,始能如「繫于苞桑」之堅固不拔,未雨綢繆,不致淪亡。
繫辭下傳曾引此爻,發明知安知危的深旨。辭云:「危者,安其位者也。亡者,保其存者也。亂者,有其治者也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亂,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。易曰:『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。』」大人當位,能以利天下之道息天下之否,馴致於泰,然猶未離於否難,故有危亡之戒,不可安肆日媮,當慮之深、戒之遠。
詩經大雅蕩篇:「人亦有言,顛沛之揭,枝葉未有害,本實先撥。殷鑑不遠,在夏后之世。」左傳閔公元年:「國將亡,本必先顛,而後其葉從之。」都說明了憂患意識之可貴,為國有民者,可不慎乎?
九五爻的意思是說:大德的領袖能以美利利天下蒼生,自然能息止否的困境,這種能與天地合其德的大人,才會獲得吉祥。殷憂啟聖,防患未然,心存危虞,常想到天下將會危亡的戒懼,天下才能如「繫于苞桑」一般的鞏固。

象曰:「大人之吉,位正當也。」:
九五陽剛中正,能休止一切否塞,是因為有是德,有是位,且當其時。一個有德有才又能安不忘危的大人,處於這個地位才是合適的。在德、位、時三者之中,「有位」是消否的關鍵,處中得正又居尊位,掌握轉危為安的契機,推進轉否為泰的權柄,才是撥亂反正最有效的條件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九五能休止否難,原因在於他能有剛明中正之德,而且最重要的是,他處在最擁有正當性的大位。

上九:傾否,先否後喜。
象曰:否終則傾,何可長也。。
六、釋上九
「傾否」:
否泰上下相綜,泰陰上陽下,泰終則復於隍,陽反在上而否矣。否陽上陰下,否終則傾倒,陰反在上而泰矣,故有「傾否」之象。
傾,倒也。傾否,傾覆否運之意。泰之上六,以物為譬,所謂「城復于隍」,否之上九則直言傾否,而不設喻。泰極則反為否,否傾則反為泰。上九處否卦之極,表示否運已極,於時於勢,都是可傾之機,上九有陽剛之才,故為能傾。
否之發展,至乎上九之極,極則變,此變在天亦在人。本爻言「傾否」,不言「否傾」,乃人力存焉。雖天時否極,否自然傾覆,最後非人力不能盡其功。聖人不能生時,時至而不失之者也,無論否泰,機不可失。泰之上六以陰柔處泰之終,不能持盈保泰,泰終復否;否之上九,以陽剛之才,有傾否之能,故決否為泰。不論泰極否來或否極泰來,處質變之際,人工乃濟事之樞。於天運言,有自然之命,有秩序之時,非人力否不能自傾,此即人定勝天之理。形勢是客觀的,操之在天;力量是主觀的,操之在人。易之可貴在自求多福,非繫乎冥冥之天也。

「先否後喜」:
本爻變,為兌,兌為悅,有「喜」之象。
先否後喜者,否極時憂在先,否傾時喜在後。即范文正公: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之意。《易本義》:「(上九)以陽剛居否極,能傾時之否者也。其占為先否後喜。」上九處否之終,凡物之理,極則必反,故泰極則否,否極則泰。上九否臻乎其極,先其極,故否;後其傾,故喜。
《誠齋易傳》:「上九以陽剛之才,佐九五陽剛之君,得九四剛陽同列之僚友,撥亂而反之正,傾否而復於泰,可以喜矣。上九猶有懼心焉,以傾否為先,以喜泰為後。剛制其喜而不敢先焉,如此,則否終必泰,否不長否矣!」頗得上九之旨。
上九爻的意思是說:形勢發展到否卦的上九,屬否的極限,到了否極則變的時候。上九陽剛守正,有傾覆否境之才。起初雖然扭轉費力難通,最後終能拯救否境,通達順遂,有喜樂的好結果。

「象曰:否終則傾,何可長也。」
泰不恆泰,否不恆否,知易者善運乎消息盈虛,貴乎與時偕行。否終則傾者,天地間無恆久不變之理,否極必然泰來。九四、九五、上九乃決否濟否之階,九四濟否有命,靖否之初也;九五休否,暫時休止否境;上九傾否,斯大功告成。蓋上九以陽剛守正而居上乾之極,力足以傾否,時至乎否傾,此君子得勢之會,一旦出手,否終而傾。
周易六十四卦,言「何可長也」共有四處,皆在上爻。屯之上六小象:「泣血漣如,何可長也?」;否之上九小象:「否終則傾,何可長也?」;豫之上六小象:「冥豫在上,何可長也?」;中孚之上九小象:「翰音登于天,何可長也?」此四嘆,究其意,莫非求盡「人事」而已,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,否極泰來才是真泰,識消息盈虛,大小往來,泰極否來,才能知否。
小象的意思是說:否運到了極點,就會傾覆,這要靠人力始能撥除,怎能讓否境長久不通呢?

肆、否之『用』
一、儉德辟難 撥亂反正
否之匪人,言非人道丕顯之時,故不利於君子艱貞自守。處否之要,在一「慎」字。所以大象言:「君子以儉德辟難。」此處否境之一般原則,然儉德辟難,乃尋常之否,權時之宜。否不可長,逆不可久,所以,濟否仍在人能不在天工。上九以陽剛守正之身,有九四、九五為之群,同心救否,故能撥亂世反之正。
「慎」為生存原則,否境如此,泰境亦如此。子張學干祿,子曰:「多聞闕疑,慎言其餘,言寡尤。多見闕殆,慎行其餘,行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祿在其中矣!」(論語為政篇),蓋言祿在「慎」之中。
初六拔茅茹貞吉,戒三陰同德為吉;六二包承,小人吉,大人否,慎示不可屈己枉道;六三包羞,以苟安富貴不忍去為戒。是以「儉德辟難」,只限於下否三爻以言。
上九為陽剛傾否之大英雄,既得物極必反之機,復能乘瑕抵隙,一呼四應,撥亂世反之正,揭大纛之旗以討眾逆,率正義之師以伐群賊,濟否救危,非三陽不為群,非上九不為功。
熊十力《讀經示要》:「否之上九曰:『上九傾否,先否後喜。』案上九反復,陽剛之極,故能傾覆否運,而使之轉泰。其先否極,今乃否傾而泰,則有喜矣。象辭儉德辟難,自是權時之宜。而上九之爻,特示傾否大義。一『傾』字,直顯迴轉天地本領,非剛健至極,何能收此奇功。聖學廣大,於斯可見。西漢以來諸君子,遇否,只知儉德辟難,罕聞有體剛健以任傾否之大業者,何怪事運日下乎!」拯世之否,此之謂也。
六二爻小象云:「不亂群」,蓋否之道,非濟否不可為。否境生泰,非徒自然規律,天理循環之謂也。要之,人間之否,宜恃人力拯溺。天然四時相殺相生,時也;浩瀚人生轉危為安,變也。「儉德辟難」,「不亂群」,乃處下否危境之作為,時當韜晦,含藏收斂,不為即有為。九四「有命无咎」,九五「休否」,上九「傾否」,上乾三陽同體,剛健以濟否,先否後喜,出否傾否,終而否消泰長。

二、居易以俟命 乘時而權宜
否之大象從「天地不交」說否,陰陽乖違,物極必反,人心汲汲求利,孳孳為名,此君子道消,小人道長之時歟!否之小人,有利害而無是非,有權謀而無道義;然嗜慾者必敗於慾,急功者必毀於功,否道何可長也?處泰貴思危,陷否求韜晦,顯世勿驕志,遯世當息心。天運一旦轉機,民心自然歸真,處人生之否,尤宜居易以俟命,乘時以待變。
否之九五曰:「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。」繫辭者戒之深矣!亂世如此,治世尤應如此。履霜堅冰至,蓋言「漸」矣!漸之否,且不知危而危;漸之泰,但知安而忘危。繫辭下傳第五章:「危者,安其位者也。亡者,保其存者也。亂者,有其治者也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亂,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。」殷憂可以啟聖,多難易於興邦,良有以也。
鑑之簡冊,一治一亂,一亂一治,歷代開國天子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,再三思患豫防且不測,況於不識杜漸防微者乎?泰境治平,人心安逸,世俗日媮,習漸之積也;否境艱難,戰戰兢兢,臨淵履冰,雖陷窮阨,以其生聚教訓,長存我心,故能轉危為安,防微之早也。處否而知否,處危虞而善淵,雖履虎尾而道坦。以變御變,乘其時,通其權,時興智起,命來慧生,何否之可懼?何否之可哀?
亂起於人心,治亦生於民意。一心一德,則雖亂必治;離心離德,則雖治必亂,此不易之理也。乾文言:「時乘六龍以御天。」處泰須有泰之憂患,處否自有否之契機,時來運轉,機不可失,否則時過境乃遷,如影如煙,則悔之晚矣。故君子處否不畏否,處逆不懼逆,乘時而權,無所不用其極,故無入而不自得。居易俟命,奉天而行,愈否愈強,此否之人功也。

三、泰極否來易 否極泰來難
繫辭傳第七章云:「作易者,其有憂患乎?」乾坤,萬物之父母,屯之震於坎水,始生而有難之象,此真人生也。未濟之火水不交,自然之不圓滿,亦人生之不圓滿也。處不圓滿之境,遂圓滿之志,此真君子也。紙鳶逆風而飛,游魚逆流而上,君子處逆而不怠,人生之真諦,亦人生之價值也。天行剛健不已,人生自強不息,此憂患人生應世之慧,亦憂患人生之鑰也。
否泰,上下卦三爻分別相應,泰以相交為泰,否以不交為否。泰之初征而四孚,九二中行而五歸妹,九三陂平而上六復隍,相應皆相與。「否」則不然,初六拔茅茹而九四有命,六二大人否而九五大人吉,六三包羞而上九先否後喜,相應皆不相與。雖然,天地不交為否,然觀乎否辭,凶咎悔吝,不一生焉。雖君子小人並存,然三陰三陽等量齊分,卻未見陰柔之否害。至乎山地剝,以群小剝剛正君子,始為險巇之境。
於泰卦言,乃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之時。人生完滿不易,人生好景無常,由泰之否易,由否之泰難。積累成泰,不旋踵間,否境生焉,人生真不容易!於否卦言,乃君子道消,小人道長之時,故卦辭言:「不利君子貞」。然否之六爻並非大壞,下卦之三爻,皆為陰柔,小人居下,思全身遠害而唯恐不及。故六二言:「包承」;六三言:「包羞」;上之三爻,皆為陽剛,三陽同體,示君子在上,否已過中,形勢漸佳,日起有功;九四「有命」以濟否;九五奉天德之大人可以休否;上九決否已成,一舉傾否,否極泰來,勢所必然。雖否迍邅難為,惟能乘時因勢,心存戒慎,撥雲霧而見天日。故「否極泰來」雖難,卻有發展之契機;泰極生悲頗易,乃是沉淪之警訊。

四、拔茅茹以其彙 征吉?貞吉?
泰否二卦,卦辭、彖辭相對。泰之卦辭:「小往大來,吉亨。」否之卦辭:「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。」泰之彖辭:「泰,小往大來,吉亨。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,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內陽而外陰,內健而外順,內君子而外小人。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也。」否之彖辭:「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。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,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。內陰而外陽,內柔而外剛,內小人而外君子。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也。」否泰相綜相錯,所以,卦辭彖辭亦呈正反對比。形勢各異,時位不同,智慧之運,自然殊絕,不可等量齊觀,易之為易,不可為典要,唯變所適而已!
否泰之初爻亦然,爻辭幾乎一致。否之初六:「拔茅茹以其彙,貞吉,亨。」小象:「拔茅貞吉,志在君也。」泰之初九:「拔茅茹,以其彙,征吉。」小象:「拔茅征吉,志在外也。」泰之下卦,三陽同體,奮進主動,初九一旦啟動,九二、九三如茅茹根連,齊心一致,合作無間,當通泰之時,鴻圖可期。泰之吉亨,貴在「征」,往前奮鬥;然泰之九三已生「無平不陂,無往不復」之戒。自復至泰,肩承多少歷練、蓄積,方有諸事順遂之期,惟不旋踵間,「艱貞无咎」即在目前。規模遠舉之泰,飛黃騰達之泰,奠基興利之泰,倏忽而已!處泰之時,不可不審。
泰之初九,「志在外」,以陽剛主動,故「征吉」。否之初六,「志在君」,依然「志在外」,以陰柔主靜,故「貞吉」。卦辭云:「不利君子貞」,非君子不當貞,蓋言君子貞且不利,況不貞乎?否之初六貴在貞,宜審時度勢,謀而後動。否境上下不交,天下無邦,正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之時,艱貞守正,固其宜也。憂深可以慮遠,患多可以智高。處否之時,包承包羞,禮義不興,鮮廉寡恥;初六子帥以正,三陰同體,不輕舉、不妄動。俟否境撥亂,休否傾否,應勢而生,應時而至。此初六之德也,亦初六之大用也。

五、包承包羞 休否傾否
否之初六有拔否之志,然居於否之最下,時當否塞之溺,上下不知,救否難明,故宜審度情勢,率其同志友朋,沉潛守正,艱貞否境。繫辭傳第九章云:「其初難知,其上易知,本末也。」知幾知至,初六有慎始慎微之德,所賴以生者惟「貞」固之道。不足大有為,故無為,輕啟釁端,禍且不測,此志在君之初六,最善守否者也。
六二徒恃九五之應,不識天地不交,上下不通。包容承順於上,於君子言,諂於上非其所能,誤諂而諂,順不能久,故大人否;大人不屈己枉身,小人世界不自亂,雖否終亨。於小人言,巧言令色,佞顏承歡,恣意悅容,求諂得諂,順承得寵,故小人吉。否道流行,小人環伺,居易俟命,貞守其否,此大人雖入否境而亨通之理。
六三處多凶之位,居上下卦憂虞之際,陰險求利,尸位素餐,厚顏無恥,蓋不能忍否也。以陰居陽,失位不當,此六三之時也。惑於利慾,懷抱私心,從上求祿,此六三之危也。急利所致,遂至敗家喪身,限於泥淖而不知,心懷暗昧而不愧怍,以此求媚於上,終無可得,且汙穢一身。處六三之境,當知求己救否,退一步海闊天空,不能忍一時,終而悔一世矣。
九四乃幹濟之才,有救否之能,能識時識機,識天命而明,有君之命以往,故疇離祉。不惟上卦同體之三陽得其福,下應之初六,乃至同體之三陰亦蒙其祉。
九五陽剛中正,乃休否之大人,以天下興亡為己任,胸懷天下蒼生,有九四幹否之才為之前驅,有六二大德之人為之應,三陽共掃否塞於上,三陰呼應救否於下,正當飛龍在天之位,得休否之時。然須居安思危,時存「其亡其亡」之念,苟不能生惕勵心,「不恆其德,或承之羞」(恆卦九三),亦殷鑑不遠矣。
否之決,一在時之極,一在人之功。否極泰來,固有其自然之勢,若不能乘時審勢,群策群力,共體時艱,亦徒然耳。上九傾覆其否,否之中自有頑敵,傾否非人力不足為者,正在於此。乘時、審勢,而合力一搏,否可傾矣。
否之一卦,以「群」為貴,初六以其彙,六二不亂群,九四疇離祉,九五繫于苞桑,諸爻都以群為念,「君子群而不黨」,以群力度一切之否,否極泰來,斯實至名歸矣。


參 考 書 目
《周易註》
三國魏
王 弼
世界書局
《周易正義》

孔穎達
中華書局
《周易集解》

李鼎祚
台灣商務印書館
《易程傳》

程 頤
學生書局
《誠齋易傳》

楊萬里
三才書局
《周易本義》

朱 熹
文化圖書公司
《易經來註圖解》

來知德
夏學社
《易例》

惠 棟
藝文印書館
《船山易傳》

王夫之
夏學社
《說文解字注》

段玉裁
蘭臺書局
《周易荀氏九家義》

張惠言
藝文印書館
《杭辛齋易學》
民國
杭辛齋
夏學社
易經筆記
民國
毓老師
奉元書院

1 則留言:

流浪TS 提到...

老師我是劉祖愷
我一年級的班服很巧地做成了「否」,
(坤下乾上)
其實當時沒想那麼多就做了
如果我需要向別人解釋這班服的意義
是該像老師文章說的:
但是仍須戒慎恐懼,時時懍懷憂患意識。上九否終則傾,否境將漸入於泰境,傾覆否境會有艱難的奮鬥,堅持到最後,否盡就會泰來,喜樂可得。
可是這樣的解釋是殘缺的,並不是完全的。
請問該怎麼說???
謝謝老師